記憶裡的春節——臘月
AI生成
似乎已經有些年月沒有正兒八經的過回春節了,暫且不論年味不年味了,近幾年春節由于忙着完成繁衍後代的任務,幾乎沒有回家過節,或者隻是匆匆回去安排布置了一下,向長輩們拜個早年。今年亦是如此,前兩天孩子周歲,回老家請客吃了個飯,又馬不停蹄地趕回南通。雖說南通是第二故鄉,但在儀式感上,還是老家的春節更有年味,所以開個新坑,回憶下童年的春節是怎麼過的。不具代表性,隻是個人回憶。
過年這個大型活動大抵可分為年前和年後兩部分,年前準備,年後走親訪友,大家覺得哪個部分更有過節的氛圍?反正我家的長輩們一緻認為,年前一家子忙着張羅,那才是最開心的時候。
年前的我也是比較忙碌的,首先要趁着我已經放寒假而家長們還在上班的這個時間差,去有遊戲機(fc)或者電腦的同學家裡好好爽上兩天,實在不濟就約上村裡的幾個小夥伴玩遊戲王卡牌,經常是要到忘乎所以,家長們打電話找上門了才肯回家。當然他們也不會很着急,因為我有幾個固定的玩伴,大家又隔得不遠,下班路上順帶就把我接走了。在那個享受型物資相對匮乏的年代,遊戲填補了我的探索欲,讓我對美好的生活充滿了向往,因此激發了擺脫貧困現狀的鬥志,在學習的道路上拼盡全力,結果也是得償所願。
AI
玩到臘月二十四左右,家裡面就開始陸續忙活起來了,家長們大多也放了假,我也就隻能老老實實寫寫作業,偶爾幫家長們打打下手。
主線任務1:驅趕野貓
過年的餐桌上要有腌貨,也可以稱之為臘肉,不知道是不是各地都有這樣的習慣,反正我們那兒家家戶戶都要腌制一些肉類。小時候不是很理解,明明新鮮的雞鴨魚肉更好吃,為什麼要費那麼大的勁,把他們弄成了不那麼好吃的樣子呢?現在我最喜歡的一道菜是茨菇燒鹹肉,哈哈,江蘇的朋友應該能聽出味道來了吧。有人說,長大了,你就會變成曾經的自己最讨厭的樣子。其實我覺得,這更像是對于生命完整性的補全,并非矛盾地活着。
回到正題上,農村嘛,野貓野狗有點多,我每天要做的就是拿根長竹竿,架在兩棵歪脖樹上,然後把鹹魚臘肉挂上去暴曬。說實話,我不是很喜歡腌制過程中的那個味道,但不知為何,小貓們缺格外的喜歡。不過也能理解啦,野貓嗎,它們哪會在乎香啊臭啊什麼的。每天挂上去不多時,就會有兩三隻聞着味兒就來了。他們倒也不會明目張膽的靠近,隻要我人坐在那裡,他們也就隻會遠遠地守望着,偶爾去倒杯水,上個廁所,或者換本書拿個筆就得速戰速決了。而且每次回來一定得跺着腳,以此驅趕這些不速之客。等到奶奶來換班,我的任務也就基本完成了。
主線任務2:打掃衛生
我們那叫“撣塵”,也就是全屋範圍的大掃除。我主要負責自己的房間衛生,完事之後再幫母親擦擦桌子掃掃地什麼的。當然我肯定是要摸魚的,原本一小時能收拾好的房間,常常半天也還是個爛尾工程,免不了一頓說教,來年繼續“死性不改”。
主線任務3:貼挂
貼春聯,挂燈籠,老人家們統稱貼挂。這項任務基本在臘月二十九當天完成,由我和我爸包攬。我主要負責糊膠水,父親去貼春聯。不是我不想貼,那春聯實在是太大了,對于當時的我來說。無論是身高還是臂展,我都不符合完成這項任務的基本要求。我們那兒的農村人,家家戶戶都把門頭作為自家的門面,所以無論是搭建還是裝修,大門是重中之重,雖然我可以踩着凳子去貼,但難免會有貼歪的時候,這玩意兒想調整也不是件輕松的事,索性由父親去貼,我遠遠的看,歪了就提醒。印象中,父親貼的春聯就沒歪過。當然啦,我還是可以貼貼小福字什麼的,整個的參與感還是很強的。
任務獎勵:200元超市購物卡
小學階段的我幾乎是沒有零用錢的,這200元無疑是一筆巨款。單次消費,多不退少補。這要是沒滿200,那我豈不虧死,當然也不可能正好200,稍微超一點,家長也不會有意見,過年嘛,規矩稍微會松一點。但也不能超太多,20以内最為合适,多了就要察言觀色了。家長要是欣然接受,那我就穩賺。要是家長皺眉了,那時候就要迅速反應,通過剔除部分錦上添花的商品,把超出部分控制在20以内,否則連20都保不住。
說的有點多了,本打算1000字左右結束的,發現每個小闆塊都還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片段,今後再細細道來吧。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