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的天堂

鄭重聲明: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在很多年前,有人用老鼠做了一個實驗,他們給老鼠建了一個“天堂”,實驗的名字叫“老鼠的烏托邦 ”。他的名字叫約翰·卡爾宏(John B. Calhoun)是一位生态學、動物行為學家。

衆所周知,老鼠是群居雜食性動物,也有類似人類社會的架構體系,他這個實驗對人類社會和别的領域都有啟發性。咱不去評論他這個實驗對錯好壞等等,咱隻看他這個實驗裡面的一些現象,再去思考目前人類社會等方面一些現象,看看兩者之間有什麼關聯之處或借鑒之處。

廢話少說,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這個實驗。開始先把四對老鼠放進這個實驗場地,這是一個上限可以容納三千隻老鼠的實驗空間,同時每天都提供給它們足夠的食物和水。

它們這等于是進了天堂對吧?沒有天敵,衣食無憂,吃喝玩樂一條龍服務,幸福吧!那還等什麼?趕緊嗨吧!

老鼠的繁殖能力大家都明白,在這種無憂無慮的環境下,它們每55天就會翻一倍。到了第315天時,老鼠們的數量達到了620隻,達到了最高峰!這裡要注意一下這個“最高峰”用詞。

但在這之後,就開始發生了一些變化。先是老鼠增長數量顯著下降,變成了每145天增加一倍。緊接着,它們的行為開始變得混亂不堪。

公鼠們不再執行傳宗接代的任務,而是開始搶奪地盤互相厮殺,戰敗的公鼠就會失去社會地位,最終隻能選擇逃避在角落裡當宅鼠。

公鼠不能保護家庭的時候,母鼠就會挺身而出捍衛自己的權益,以緻于她們無法專心照顧孩子,甚至将未斷奶的小鼠驅逐出門。

小老鼠呢,先是被父親抛棄,然後被母親抛棄,最後因為沒有父母教育,它們根本不知道怎麼做一隻正常的老鼠,最終被社會抛棄。

我們大家都知道,動物們的很多生存技能,都是來自上一代的言傳身教,還有刻在骨子裡流淌的基因代代傳承下來的。就這樣,鼠群上一代的攻擊、回避等破壞行為,也被傳承了下去……

第600天的時候,它們的社會體系已經完全崩壞,行為徹底淪喪。為免引起讀者不适,我就不寫這些了,有興趣的可以自行腦補或搜索一下。

新一代的老鼠呢,由于沒有交配、養育或社會角色的概念,他們将所有的時間用來進食、睡覺和梳理毛發,被稱為“美麗的鼠”。等到最後一隻幼崽誕下後,母鼠們便完全停止了生育,老鼠數量下降至滅絕。

在這個實驗裡,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影子在裡面。在這個牢籠裡面,也一些有聰明的老鼠想要逃離出去,它們或許感覺到了什麼,但根本逃不出去。

我們可以打開腦洞想一下,在極樂的世界裡吃喝玩樂不用愁,到處都淌着蜂蜜和美女,讓你玩一天不會膩,玩一年不會膩,十年呢?一輩子呢?是不是很無聊?現在能理解以前的神仙為什麼喜歡下凡了吧。再說了這樣的世界它是拿什麼來維系的?

當然,人類是更聰明的,我們創造力無限,也不用杞人憂天。所有發生的一切,或許都是人類在探索一條出路而做出的努力,這也包括戰争。

天堂不一定是天堂,地獄也不一定是地獄。扮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在盡到自己本分和社會角色的前提下,努力的向明天奮鬥。人類會戰勝一切困難的,也會走向更遠,更廣闊的天地。

(這個實驗非常有啟發性,我們目前的很多社會問題包括日、韓其它國家的現象,在裡面都可以找到一些影子。)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