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能力如何培養?

“我的身體有沒有進步?”

“我的學問有沒有進步?”

“我的工作有沒有進步?”

“我的道德有沒有進步?”

在兒子上小學的第1天,我與他分享了“每天四問”。告訴他“每天四問”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每天做人做事的警鐘。

兒子常常問我第四問的“道德”是什麼?我告訴他:“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師,等你慢慢長大了,你就能找到答案了。比如懂得付出,懂得關心他人,總之讓自己努力成為一個善良、有愛心的人。”

2016年的秋天,兒子讀五年級時的一堂數學課上,老師在課堂上獎勵給他一碗熱乎乎的親自烹饪的水餃。老師說那是因為他前一天晚上看我的朋友圈,看到了孩子與90歲房東老奶奶這五年的故事被感動了。他欣賞孩子的善良。

那是2011年的春天,我們在兒子就讀的實驗幼兒園旁租了套房子,第一次與房東老奶奶打交道,讓我印象非常深刻。老奶奶與一個患病的兒子相依為命,倆母子生活很不容易,我在心裡面告訴我自己,一定要為奶奶做點什麼?

有一個周末,太太煮了一碗肉丸湯端去給奶奶嘗嘗,當我們進門看到她老人家的一瞬間,我眼淚一直在眼眶裡打轉。奶奶90歲了,背已經駝成接近90度。她行動又不太方便,行走時要靠一條綁繩的塑料凳子來挪步。她老人家正在用勁地擀餃子皮,雖然天氣不怎麼炎熱,但是奶奶已經滿頭大汗,外套已脫了下來搭在那條綁繩的塑料凳子上,她身上那件市面上已很少再能見到的白色的的确良襯衣也濕透了。她包好的鉸子整整齊齊地排了一菜闆。

或許是投緣,奶奶停下了手中的活,和我們聊了起來,聊她老伴還健在的時候她們的幸福生活,聊她的孩子、孫子……當她聊到開心事時,她臉上會露出笑容,有時還會像小孩一樣發出咯咯的笑聲。當她聊到傷心事時,她會一直歎氣,有時還會發出嗚嗚的哭聲。

6歲的兒子湊到我的耳根問我:“老爸,奶奶為什麼時哭時笑?”

2012的夏天,兒子幼兒園畢業了,我們的新房也裝修好了。有點不舍地離開了那個出租屋。往後的日子裡,當我想起老奶奶,周末時光我就會帶上兒子去看望她。每次同樣津津有味地聽着奶奶講着差不多的故事,每次兒子也同樣會湊到我的耳根問我:“老爸,奶奶為什麼時哭時笑?”

2016年夏天的暑假,有一個周末我和兒子去看望奶奶。很湊巧,95歲的奶奶又在擀餃子皮。看到我們,她又停下了手中的活,和我們聊了起來。11歲的兒子這次和往常很不一樣,他始終沒有起來在陽台上走來走去,坐着的凳子也再沒有發出吱吱的聲響。他聽得很入神,偶爾和奶奶聊上幾句,中間還幫奶奶倒水。從他的坐姿、神态看出,那天他找到了些許“道德”的答案。

善良隻是一種可貴的品質嗎?不,它更應該是一種能力。而且這種能力需要通過反複地踐行練習,或許是三年,或許是十年,或許是一輩子。

太太從事慈濟志工好些年了,她常常帶着兒子一起去做居家關懷。關心那些孤寡老人、殘疾人等特殊人群,給他們送愛心幹糧,幫他們洗澡、給他們喂飯等。每次回來後兒子總會與我分享他的所見所想。

其實,我們隻要稍微留意一下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就會發現原來真的有很多人需要幫助!就像從2011年到2020年,奶奶從90歲到99歲,每一次聽着奶奶的故事,感受她的哭,感受她的笑,那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相信一個善良、有愛心的孩子,他會回報父母,會關心他人,會對社會有貢獻!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