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跟孩子說“再見”這麼難?我要如何教孩子學會離别

第一次離别,有的孩子充滿焦慮,有的孩子卻歡欣雀躍,為什麼?

...


因為離别不能是被迫的、痛苦的、壓抑的,應該是孩子自願的、主動的、愉快的。

父母要給孩子寬松的愛和最大限度的自由,建立穩固的安全感後,孩子才可以輕松愉快地說離别。


所以,不要到說再見的時候才想怎麼安慰,而是長期以來潛移默化的一種教育方式。


孩子能勇敢的道離别時,說明至少孩子具備了一定獨立的條件。



除了生活上的一定自理能力,


更重要的是必備的兩個心理條件:孩子與父母之間的安全感和孩子的自由感。


如果孩子和父母從小建立的是良好健康的安全感的話,孩子會認為父母是可以信任的,不會因為一次離别,而“舍棄”他,無視他;而他離别後投入的生活環境是可以信賴的,與他生活的人是可以信任的,這樣孩子的焦慮感才會降到最低。


孩子在新的環境中,擁有真的自由,能做自己的主人,自由支配自己的意志,不用看被人命令行事,可以在新的環境中随時放松,而非緊張、糾結,也不用刻意去讨好周圍的人,可以按自己想做的事情來,那麼他才能順利完成這次離别。



其實想要順利讓孩子面對“第一次離别”,主要還是看家長,

在對孩子獨立性教育上,家長容易犯的錯誤,是兩極分化


要麼強制性獨立,不少家長由于各種原因,大多數是工作,會把孩子送回老家,或者放到全日托幼兒園。


孩子突然強行“被離别”,這種被遺棄感,是任何安撫和強壓都鎮不住的。


孩子面對這種“離别之情”,會很快從開始的痛苦焦慮,變成了冷漠淡定。


有的家長還以為自己這麼做是幫助孩子成長,甚至炫耀自己的教育成果。殊不知通過這樣“教育”的孩子,内心深處非常非常缺乏安全感,與父母的強行離别也造成他們對父母關系非常淡漠。


這樣的強推式“離别”萬萬不可取。


另一種則是過度擔憂。很多時候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是我們大人離不開孩子。


孩子稍微離開視野就擔心甚至恐懼。




很多時候幼兒園來了新生,孩子還沒咋樣,父母滿臉是不舍和焦慮,各種對老師們的千叮萬囑。


孩子是很容易感受到大人的情緒變化的,他們在大人這種恐慌影響下,能不焦慮嗎?


第一次在幼兒園跟媽媽說離别,經常是看到孩子在教室裡哭,大人在園外大哭。


這樣的“以身作則”,當然無法讓孩子正确面對“離别”。



真的完全沒必要如此看重“離别”,以平常心去對待。

父母平時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戀關系,讓他們多學會獨立生活的能力,對外面世界充滿好奇心,然後去相信孩子,他們自己會成功學會“第一次離别”的。




家長們覺得如何教孩子說再見,孩子不會哭呢?請在下方評論區告訴禦貓老師!


【育兒知識每天更新,請點個關注吧!】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