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自己平時安慰起别人來頭頭是道,但是自己遇到事情的時候,同樣也是深陷其中不可自拔。這真的是應了那句話“隻緣身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一旦自己變成了當事人,情緒加上情感的錯綜複雜,自己陷進那彎彎繞繞裡面一樣頭暈目眩,六神無主。

我有個比我大三歲的堂姑姑,從小我們就玩在一起,她隻是輩份大而已,在感情上我們親如姐妹。她在十多年前離了婚,隻生了一個女兒,跟了她爸爸。跟孩子分開的那幾年,她非常想念孩子,在長沙找了份賣場的工作,每天很忙。但隻要一放假有空,她就回老家去看女兒。

那時候女兒還小,正在讀小學三年級,因為爸媽離婚的事她還理解不了,她隻知道媽媽不跟爸爸住在一起了,媽媽去了很遠的地方工作,而且奶奶還經常跟她說媽媽的壞話,哪哪做得不好,對爸爸、奶奶都不好,在女兒耳邊說了很多她的不是。

我姑姑每次回老家,都會提着女兒愛吃的零食去學校看她,但是女兒看到她都是一副看到仇人的臉,不叫她”媽媽“也不主動跟她說話,我姑姑問什麼她也不想回答,給她的零食也不拿,好說歹說,讓她帶到學校裡和同學一起吃,她拿過去後,當着我姑姑的面,把一袋子零食都丢到垃圾桶裡。

這傷了我姑姑的心。這樣的情形還不止一次,這樣把她當仇人的時間也不是一年兩年,而是從小學開始一直到高中才稍稍緩和,這前後6、7年的時間裡,我姑姑的心被女兒對她的恨意和拒絕傷得千瘡百孔。

誰讓她是媽媽呢?!做了母親才知道,即使被孩子傷得體無完膚,心裡最愛、最放不下的還是孩子。因為離婚讓女兒背負了她不應承受的缺憾和委屈一直讓姑姑的心裡深深愧疚。孩子再怎麼對她橫眉冷對,再怎麼不理她,她都覺得是自己對她的虧欠所受的懲罰。

有一段時間,姑姑也會打電話給我,問我她該怎麼做?她要怎麼做才能赢得孩子的原諒?怎麼做才能親近孩子,讓她不再那麼恨她?

那時的我也已離婚五、六年了,我是獨自帶着兩個孩子。我知道自己的軟肋就是這兩個年幼的孩子,如果我選擇離開這裡重新開始生活,我這輩子可能都會在思念中郁郁而終。我選擇留下是為了孩子也是為了我自己。

姑姑打來問我,一是她覺得我們是相同的處境,都已經曆過離婚,我們能互相理解;二是她覺得我是比較理智有主見的人,想和我說說心裡的苦悶,也想知道怎麼樣才能走近孩子的心裡,讓她不要那麼排斥她、疏遠她?

孩子現在這個年紀理解不了大人之間的恩怨,她跟着爸爸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孩子奶奶一直在孩子耳邊說她媽媽的壞話,這讓孩子無法分辨是非黑白。這個時候去靠近她是很難的,因為她隻相信和她現在一起生活的人的話,現在不管做什麼都隻會讓她排斥,因為在她眼裡,媽媽就是離開她的那個人,把她抛下的那個人。

我勸姑姑在這段時期裡,可以少去看孩子。孩子現在對她有很大的敵意,不是一下子就能化解的,自己面對孩子的敵意與拒絕也會倍感傷心難過。孩子也已進入了青春期,她在心理與生理方面都處于一個急劇變化的階段,也正是攻擊與沖突需要表達與發洩的時候,她可能會把所有的不滿與憤怒都朝向我姑姑一個人,她現在剛好就是她發洩的靶子。

我說可以通過她身邊的人,比如:學校老師,去了解她在學校的情況,偶爾給她打打電話,關心她,如果不願接電話,或者不願見面,就不要勉強。我們的關心傳達到了,讓她知道我們一直把她放在心上就好,她能不能接受和有回應,就不要期待太多。

我姑姑說,好像也隻能這樣了,真的沒有其他辦法來接近孩子,她做為媽媽,面對孩子的冷臉和抗拒她的心好像是被刀割一樣,她也沒有信心和勇氣一直一直的面對孩子對她的冷漠,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等待多久,能堅持多久?

後來姑姑把時間和大部份的心思都放在工作中,閑下來時就通過學校的老師和同學來問問孩子的情況,明裡暗裡的在關心着孩子。

終于幾年過去了,孩子也上了高中,那個時候也開始慢慢的懂事一點了,她對我姑姑的敵意漸漸冷卻下來,并且從其他親人的口中和她自己的觀察與感受中,得知我姑姑的為人與她奶奶跟她說的并不一緻,她才開始用她自己的眼睛去看,去體會。

當孩子終于對她敞開心扉的時候,我姑姑喜極而泣,開心之情溢于言表,她壓在心裡幾年的大石終于落了地,對于一個真心愛孩子的母親來說,沒有什麼比孩子還重要,這就像是遺失了的寶物又失而複得的那種欣喜與感動。

我也很為姑姑高興,她終于盼到了這一天,終于苦盡甘來了。

去年9月是我離開孩子剛搬出來的時候,我也體會到了與孩子分離是一種什麼心情。尤其是當孩子不願跟我一起過來,不願意過來我這看我的時候,我就感覺到我和孩子之間連着的那根紐帶已被剪斷了。

有時給他們發信息,問他們過得怎麼樣?他們都隻簡單的回一個字“好”,很少會主動給我發信息,我發視頻給他們都不會接的。

我有種被他們拒之門外的感覺,雖然搬離出前夫家的人是我,但我的心卻都還在孩子身上,對他們牽挂、惦念,而孩子早早的就把我放下了,他們在那裡有吃、有喝、有玩的,有媽沒媽對他們來說沒有太大區别,要有區别的話,就是從此以後再也沒人叫他們放下手機,終于可以沒日沒夜的玩了。

可我為什麼總陷在擔憂裡呢?但是又實在無能為力,實在無法管教,阻力太大,沒有一個有效的支持者。我又不甘心,看着自己的孩子在那樣的養育環境裡被放任不管。

我想,我姑姑給我打電話那時候,肯定就如我現在的心情一樣吧,絕望又無能為力。

勸别人容易,勸自己難。當初我給姑姑出主意的時候客觀又冷靜,那是因為自己沒有卷入其中,不是當事人,并沒有那麼多的情感糾葛,所以我能那麼冷靜的出主意分析,現在輪到我自己了,在情況上看來是很相似的,但我自己現在就亂了陣腳,陷在慌亂與擔憂中。

現在,我得要讓自己先平靜下來,不要再胡思亂想,把自己的内心安定下來,讓自己的心能感覺到喜悅和快樂,才能不被憂慮蒙蔽了眼睛,在消極的心境中看待事情,任何事情都是有缺陷的,在積極的心境中同樣的事情又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或許,覺得事情煩亂的時候,正是自己的心亂了。我得先讓自己的心不要再那麼散亂、消沉。“攘外必先安内“,我自己心境平和了,才不會對諸事憂患,對已發生的任何事情或許也能冷靜以待。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