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女兒留存款好還是留房子好?
小穎從國外留學回來以人才交流的模式順利入職上海第五人民醫院,并且取得了戶口。
規培結束後,和男朋友龔軍的感情上升到談婚論嫁的程度,龔軍是上海土著在他讀高中那會就在上海交大附中購買了小兩居,目前隻需要賣掉小房子再添上一部分換成大房子就可以了。
而小穎的父母在他們婚房地鐵直達的地方按揭了一套房子,寫小穎的名字父母還按揭,絲毫不影響小穎的經濟。
01
小穎出生在西北一個小縣城裡,父親是1980年考上省重點大學的高材生,畢業後被分到縣廣播事業局工作,母親是一名中學老師。
這種家庭組合在本地屬于最佳組合,小穎又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從小享受着父母全部的愛,還有家庭資源。
也許小穎遺傳了父母的優秀基金從小學習就優秀,而且還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小學階段拔尖、初中階段成績穩居年級前五名還是年級段的團支部書記。
初中三年穩紮穩打,中考時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績被市裡的重點高中錄取,已經退休的爺爺和奶奶在市裡陪讀,父母周末和假期去市裡和他們團聚。
經過高一年級的磨合,小穎果斷選擇了理科并且被分到重點班,她鎖定了自己的目标——複旦大學醫學院。
高考的時候,小穎的成績到了複旦大學的提檔線,但是進醫學院有點懸。
老師鼓勵小穎:“就報複旦,然後選擇調劑,畢竟負擔是名校。”老師要的是名譽,而小穎更中意的是醫學院。
父母尊重小穎的意見,退而求其次以總分第一報考了中南大學湘雅醫學碩博連讀班。在那裡小穎依然優秀着,不但拿獎學金還擔任着年級團委書記,時不時代表學院參加學術交流,成為學校的領軍人物。
在一次和國防科大的聯誼活動中,一位大四的男生對小穎印象極好,然後就有了熱烈的追求,并且承諾:“杭州、西安這兩座城市,隻要你喜歡我有辦法畢業後到那裡的城市服役,靜等你畢業。”
面對這個軍人世家的優秀男生,小穎有過一刹那的動搖,很快理智戰勝了感情:“我還有四年才能畢業,變數很大,會耽誤你的職業生涯。”
平複心态,小穎繼續投入緊張的學習中。
碩士結束,湘雅醫學院有明确規定:成績優異的學生優先選擇讀博的學校。
小穎以優異的成績脫穎而出,被國外一所頂級的醫學院錄取讀博。
02
小穎讀博的第二年,父親享受到高工提前退休待遇,母親還在工作狀态,于是母親申請到外地帶内高班,在杭州、廣州和青島三個城市中,母親選擇了去廣州,父親也跟着前往,在一家私立中學當老師。
帶班老師雙薪,父親又再就業,父母都是雙收入,五年時間又積累了一筆财富。
讀博結束,應男朋友的邀請小穎也到上海入職,此時男朋友已經完成了規培過程,順利入職,兩個人的感情已經日漸成熟,婚事提上日程。
雙方父母在上海坐在一起商量婚事的時候,男方父親開門見山:“我們在島上有自己的房子,以後也不會和孩子們住在一起。兒子讀高中那會我們在上海交大附中買了一套小房子,方便兒子讀書。我們計劃賣掉小房子換成大房子當婚房。”
既然對方這個開明,小穎的爸媽再也不提什麼要求。
最後商定:十一舉行婚禮。
畢竟就這麼一個女兒,小穎的父母早晚要和女兒同城生活,原計劃和男方共同購買婚房,目前已經不需要,父母商定的結果:“在小穎名下買一套房子,用爸爸的退休工資還房貸。”
“你倆怎麼生活?”小穎有點擔心。
“一萬元的退休工資還不夠嗎?”媽媽十分笃定。
“天呐,你們可真行,碾壓了大多數人的收入了。”小穎十分欣慰。
“存款都砸在房子上,你倆心裡不慌張?”小穎忍不住調侃。
“你媽的公積金餘額沒有動,即便以後到上海居住,咱們家的房子出租每月租金也有1500元,還不夠我倆花?”父親底氣十足。
“我們不來上海居住這些年房子出租,以租還貸也是個不錯的辦法。”母親不愧是帶過隊的老師,“房子在上海不愁出租。”
小穎似乎明白了什麼。
父母條件優渥,給孩子存錢還是存房子因人而異。
在大城市房子可以出租也可以自住,而在小地方的話,給女兒留存款性價比更高一些。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