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怨

爺爺走的時候沒人在身邊,父親給他送飯時發現人已經僵硬了,母親在蒸饅頭,聽到一個鄉鄰說爺爺走了,她馬上端起還沒蒸熟的饅頭,叫上我,飛快地往老屋跑去。

爺爺住在裡間的雜物房裡,我站在門口瞟了一眼,看見床上床下圍滿了人,我馬上退了出來,我害怕,活着的人我最怕小偷,死了的人我卻是都怕,哪怕是親人,再說了,爺爺算是我的親人嗎?本來是,又好像不是,我也不知道是不是?

爺爺在家停了一個星期才送上山埋的,期間我沒有哭過,甚至都沒有難過過。倒是母親和伯娘這兩個吵了半輩子的冤家,哭了好幾回。

農村辦白事規矩很多,就拿“哭”來說便有很多講究,我并不懂得那些規矩,但我知道那是些很嚴肅的場合,所以我很敬畏。

有一天,道士說要做個什麼法事,要叫女性親屬到靈前就位,在家的女性親屬隻有母親和伯娘,還有我和一個堂姐。

我們按道士的要求扶着棺木,表情嚴肅莊重地一動也不敢動。隻聽道士吼了一聲:“哭”,母親和伯娘“啪”地一聲跪倒在地,然後把頭趴在棺木上大聲哭起來。

我有點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看她二人還哭得挺歡,“裝得真像”,我心裡想。

可不是嘛,那哭聲驚天地泣鬼神,沒個一輩子的感情根本哭不出來,可是别說母親和伯娘了,就是父親和伯伯,和爺爺也是沒有半點感情的。

要說爺爺,走到這樣的地步也算是罪有應得,他年輕時抛妻棄子,自己滿世界晃蕩。我從母親口中得知的是一個極其悲慘的故事:奶奶含恨而去,離開人間時兩腿爛得長滿了蛆蟲。僅憑這一點,父親和伯伯不原諒爺爺,沒有人可以指責他們。一個才八歲的孩子,看到自己母親如此慘狀,他的心裡如何才能做到不恨?

後來,爺爺和伯伯到處流浪,幫人打點零工掙得飯食,畢竟隻是個幾歲的孩子,沒找到活幹的時候就隻能乞讨,再不濟就隻能餓肚子了。

母親被打,被冷落後經常都給我們說,要原諒父親,他是小時候太苦了,也沒個人關心,所以脾氣有些怪。母親很可能是正确的,一個八歲的孩子,失去了母親,沒有父親庇護,沒有親人關心,在他長大的過程中遭了多少罪?天知道!

父親成家後,爺爺也來過,聽母親說她和父親住在茅草屋裡,茅草屋有四間房,一間做飯吃飯,有客人來了有個落腳地,算是堂屋,一間喂豬,一間房間,還剩下一間堆雜物和糧食之類的東西。爺爺來了就在雜物間裡睡。

有一天爺爺在雜物間睡覺,母親不知道,她進去拿玉米面準備做飯,爺爺吵開了,說母親不要臉,想試他的心。我清楚地記得母親講這件事,也清楚地記得母親在講述的過程中流下了淚,但我就是不懂何為“試他的心”。

待我懂得這個故事是多少年後了,爺爺早已化為塵土,他的确不是個東西!但讓我驚歎的是母親不恨他,我一度懷疑母親不是人而是神,那個故事我隻是個聽衆,但是母親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對待爺爺,那是我親眼所見。

我記憶中的爺爺是個彎腰駝背,老态龍鐘的爺爺,他的青春拿來肆意揮霍,他的晚年注定悲慘孤獨。我小時候,爺爺每年都要回來在家呆上兩個月,母親做好飯他就吃,沒地方睡他就爬到竹樓上的稻草堆裡睡,但要吃我家的饅頭,他每次都拿錢給我們,叫我們幫他去母親那兒買,母親每次都自然地接過錢,然後拿個碗裝上饅頭,叫我們給爺爺端去。

母親不原諒爺爺。

所以說嘛,我一看母親趴在爺爺的棺木上放聲大哭,我就覺得無比滑稽可笑。她一定是在假哭。

但其實,在母親心裡哪有永遠的恨哦!後來爺爺摔斷了腿,躺在床上不能動彈了,全是靠她照顧。

爺爺的一日三餐都是母親做好了送進房間,我們在家時她就叫我們送,端屎端尿這些事母親都親力親為,還有爺爺穿的衣服,母親一定會燒上幾大鍋開水來燙,她說爺爺的衣服穿得久,怕長跳蚤,燙一下穿着才舒服。

母親把對爺爺的恨早都抛到九霄雲外去了。

爺爺的最後兩年時光,母親住在新房子裡,父親不得不接過照顧爺爺的任務,但他隻給爺爺送一日三餐,爺爺穿的衣服,母親隻好和他約定,叫他換好了放在床邊,母親一個星期回去給他洗一次。

有一天,母親又去給爺爺洗衣服,剛好父親在送飯,她發現父親隻送了點白米飯和水煮青菜,而父親的碗裡有肉。母親馬上去買了兩斤肉,她把肉煮好,拌好,又找個袋子裝起來,她一邊做着這些一邊哭,一邊哭一邊罵:“造孽哦,這樣對自己的爸爸,會遭天打五雷轟的!總說沒養他,沒養他他是生出來就會找吃的嗎?他八歲就到處逃難乞讨,那八歲以前呢?八歲以前他沒管嗎?沒管怎麼活下來的……”

母親的善良,母親的對與錯,我是沒有資格做評論的,她的善良,好像無底線,又好像能化解一切恩怨。

道士叫停的時候,母親立馬止住了哭聲,我把她從地上扶起來,看見她兩個眼睛哭得通紅,腫得像燈泡,天啦,她真哭了?我一時悲從心起,說不清想哭還是想笑,大概,從那一刻起,所有的愛恨恩怨都煙消雲散了吧!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