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國宴菜——東安雞

吃“東安雞”很多回,而且是在永州本地吃的,但卻對這道名菜的悠久曆史并不知曉,又因為對它酸酸的味道不太适應,一直沒有特别愛。

今天第一次吃預制東安雞,從外包裝上了解到它的曆史,原來它那麼有名,那麼曆史悠久。着實讓我立刻刮目相看,隻能說從前我太孤陋寡聞。

作為永州的兩道名菜之一的東安雞,據介紹曆經了三個朝代的演變。

西晉時叫“陳醋雞”,當時一位鄉間廚師錯把陳醋當成了料酒,為了除去酸味加了些花椒和生姜,沒想到客人吃後都說好吃,由此“陳醋雞”的做法,延續傳承了千餘年。

...

網圖

在清末時叫“官保雞”。清朝末年,湘軍将領席寶田因鎮壓太平天國和貴州苗族起義有功,清廷诰封席寶田為光祿大夫,授予“太子少保”稱号,深受朝廷器重。席寶田晚年稱病歸裡,住在伍家橋。一次,曾國藩、左宗棠、劉坤一等到席寶田家做客,酒席中上了這道“陳醋雞”,家廚為了增加鮮味,特在“陳醋雞”裡加了些陳年乳豆腐汁,這樣做出來的“陳醋雞”不但酸辣可口,而且香脆有餘。曾國藩等人吃了,贊不絕口,左宗棠問及菜名時,席寶田本想說“陳醋雞”,可又想到這名字太土,支支吾吾說不清楚。曾國藩插嘴說,這是席官保家的特産,就叫“官保雞”吧。從此,這道菜就傳到了宮廷。

民國時叫“東安雞”。國民時期東安将領唐生智(蘆洪市人)定居南京後大擺酒席設宴同僚和部下,其中便有一道雞,肉質鮮嫩,香氣四溢,酸辣爽口,大家吃完後贊不絕口,詢問這道菜的來源,康生智脫口而出,這是我們東安縣的家鄉菜,叫“東安雞”,由此東安雞的叫法流傳開來。

1972年2月,美國總統訪華期間,毛澤東設宴款待尼克松,席間也有東安雞這道菜。尼克松邊吃邊誇,回國後,還大加贊賞東安雞味道絕佳。很快傳入南洋、北美、約旦、馬來西亞、日本、新加坡等國。從此,東安雞被列為國宴菜肴,為八大湘菜之首。

...

網圖

居然是如此有名的一道曆史名菜,今天雖然隻是一道預制東安雞,也很認真地品嘗了。酸酸的味道,但隻吃肉不太酸,隻有湯汁酸酸的,相比雞肉,裡面的仔姜更深得我心。仔姜脆脆的,完全不像姜,而像一味有嚼勁的小菜,很爽口。

網上有關于“東安雞”的做法,喜歡的朋友可以一試。但要想吃到正宗的“東安雞”,還得到本地去品嘗。

...

網圖

【網絡小貼士】制作“東安雞”這一道湘菜名肴,必須用子雞,子雞就是沒有生過蛋的雌雞,不超過一斤半重。制作時火功恰到好處,保持雞骨頭裡的血呈鮮紅色。在刀法上,米醋和雞油是這道才很關鍵的材料,米醋帶甜味并且可以去腥味讓雞肉更嫩,雞油特别香。一隻雞除了内髒,一共切成十六塊,擺在盤子裡,正好是一隻完全的雞。制作時,上蔥、姜、辣椒等佐料,經旺火、熱油略炒,加入鹽、酒、醋焖燒後,澆上麻油出鍋。其造型美觀,色澤鮮豔,肉質鮮嫩,酸辣爽口,肥而不膩,食多不厭,香氣四溢,營養豐富,香、甜、酸、辣、嫩、脆六味俱全。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