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這才是“聰明”的正确定義

在我讀研究生之前,“聰明”這個詞和我是絕緣的。

“聰明”這個詞在中國顯得有些魔幻。如果用作褒義詞,一般是用作于理工科,用來誇那些不費力氣就拿高分的孩子。很如果孩子文科不費力氣拿高分,很少有人誇他們是聰明的。

作為理科白癡的我,從來沒有被說過聰明。我那酗酒的老爹每次看到我那不及格的分數的時候,總要罵罵咧咧,然後懷疑我到底是不是他親生的,接着就點燃一根煙,閉着眼睛,大着舌頭,語詞含混地說出他在中學時期的光輝事迹:

老子當年……又是英語課代表,又是物理課代表……沒有趕上好時代,不然早就是大學生了。

雖然這些話,我已經聽出繭子來,畢竟不及格的分數擺在那邊,還未成年得靠着父母養着,更不敢頂嘴。

父母都壓根沒有覺得你聰明過,更何況别人。所以,在我求學生涯中,我從來沒有去思考過:我是不是個聰明的人……

一直到我去北京讀研究生,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了這個和我絕緣的詞,我試探性地向導師說出了我的困惑。導師吐了吐煙圈,呷了一口茶對我說:“聰明的定義是什麼?”

畢竟是導師,一開口就是一個理論問題。在現場肯定不可能去知網翻文獻,來找“聰明”的定義。隻能是調動記憶,聯想具體經驗。回想到我小時候,估計是數學得100分,然後就說這個人聰明。

但是數學得100分,這個人就聰明嗎?

聰明還有其他的定義嗎?

從構詞法來看,聰明,就是耳朵好、眼睛好,能夠充分運用這些生理器官,當然這不僅僅是說生物學意義上的好,更多的是指心理學和傳播學意義上的好,希望不要“聽而不聞、視而不見、心不在焉”。

畢竟是金庸武俠研究專家,随即給我舉了個例子。

《倚天屠龍記》中,少年張三豐在師父覺遠和尚去世後,面臨如何生存的重大選擇。郭襄邀請他去她家,但是希望他能忍受郭芙的壞脾氣。在路上,張三豐無意中聽到一對夫婦說話,妻子說:“你一個大男人不能自立門戶”如何如何,張三豐大受刺激,決定不去郭襄家了,就在武當山下生存,後來開宗立派成為一代宗師。一句閑話,決定了一位大師的人生觀,這就是“聰”。

而“明”指的是要做一個長期主義者,日日月月充分在心理學和傳播學意義上運用好這些生理器官。綜合下來才是“聰明”。

導師笑着問我,你做到日日月月充分運用好你的這些生理器官了嗎?我想我還沒有做到。

那麼又是誰可以來判斷你是否聰明呢?

從考試分數來看一個人是否聰明顯然是不合理的,或者說從某一個時段來看一個人是否聰明也是不合理的。

導師滅了那根煙,有點燃了一根,随即談到了《射雕英雄傳》,郭靖和黃蓉誰更聰明?

這個問題似乎很難回答。

郭靖的苦惱也是絕大多數用功卻無效成效孩子的苦惱。

郭靖最初的啟蒙老師是江南七怪,他們雖然武功不精,但是卻大義凜然,塑造了郭靖的俠義之風。但是也是因為武學基礎太雜,讓郭靖不得方法,一直遇到了馬钰,習得了内功心法,郭靖的武功才日漸開竅。

導師說,在我們中學時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各門功課壓力太大,導緻門門都不精通。等到我離開了那個雜亂的應試環境,有了自我學習的意識,學習到了心法,這樣武功自然進步了。

而郭靖取得的後來的成就是因為他能堅持不懈,日日月月充分調動自己的眼耳舌鼻身意。

聰不聰明,用分數來衡量似乎最為直觀,最為醒目,也最為簡單。

但是我們的人生不都是一場場的标準化的考試,白卷上的精彩需要我們自己執筆才能書寫。

希望大家不要迷戀聰明這個标簽,完全可以撕掉“我不聰明”這個标簽,由自己來定義自己的人生。

好了,今天的總結是:

1.聰明的定義是多元的,你完全可以自己給自己定義“聰明”。

2.聰明是指要在心理學和傳播學上充分運用好眼耳鼻身意這些器官,并且要做一個長期主義者。

3、聰明的人也需要打好基礎,摒除雜念,找到屬于自己的内功心法,功力自然會大增。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