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中的江蘇省,你所不知道的海岸線變遷
走在鹽城市的範公堤上,你可能想象不到,在這條修築于公元1024年的防海大堤東側,曾經是一片汪洋大海。而現在呢,這條大堤距離海邊最近處的新海堤,已經有48公裡以上了。
大家有沒有關注過江蘇省海岸線的神奇變遷呢?
這正是我們今天想要說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江蘇,這片充滿魅力的土地,其海岸線正經曆着向東擴展的奇妙曆程!
從遙遠的曆史長河走來,江蘇的海岸線原本并非如今這般模樣。在悠悠歲月中,大自然的力量和人類活動共同作用,推動着這一變化。
黃河與淮河等大河,奔騰着攜帶大量泥沙,在入海口處不斷淤積沉澱,就像大自然的畫筆,一點點勾勒出新的陸地輪廓,促使海岸線逐漸向東推進。
另一方面,江蘇省海岸線東擴與洋流也有着一定的關系。
江蘇沿海的洋流較為複雜,近岸為自北向南的沿岸流,遠海則是從黑潮分出自南向北的黃海暖流。黑潮,則是指的自菲律賓以東海域開始,經中國台灣東側進入東海,然後沿着日本南岸向東北方向流動的世界海洋中第二大暖流。
在這兩股逆向而來的洋流之間,存在一個呈逆時針流動的局域環流,這個位置就在鹽城市東台縣東邊條子泥景區附近。這種複雜的洋流系統使得江蘇沿海的海水流動相對緩慢,有利于海水中泥沙的沉積。
此外,黃海暖流受到山東半島阻擋後,部分洋流會掉頭沿近海南下,在江蘇中南部海域與北上的台灣暖流相互頂托,進一步減緩了海水的流速,增強了泥沙沉積的效果。
同時,長江和其他河流攜帶的泥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海岸線的東擴。這些泥沙在洋流的作用下逐漸沉積,形成新的陸地。
而人類活動也不可小觑,大規模的圍墾造田、蓬勃發展的港口建設以及沿海地區的持續開發,都在不知不覺間改變着海岸線的形态與位置。
想象一下,曾經的海邊如今可能已成為繁華的陸地,新的土地不斷誕生,見證着時代的變遷與發展。
這一過程不僅展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凸顯了人類與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系。
随着時間的推移,江蘇省海岸線的向東擴展或許還将繼續,它将為這片土地帶來更多的機遇與可能。
據一些鹽城的老鄉講,光是鹽城,平均十來年左右,就需要向東新修築一條海堤,不然老的海堤距離海面已經太遠了。
可以想象,如此一來,未來的江蘇省土地可使用面積,實在不知道會變得有多麼的大了。而這片土地在經過數年時間雨水、河湖流水的浸泡之後,其鹽堿度也會降低到一定的程度,成為一片新的可耕種土地資源。
這麼大的土地面積和土地擴展速度,給未來的江蘇省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有了土地資源,才能有新的使用規劃,有了持續不斷地擴展和發展,才能有更好的資源利用和整合。
- 上一篇 喝喜酒-作家之眼 159/365
- 下一篇 内心強大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