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人不遇》,尋賢猶在

...

...

...

...

...

...

...

...

...

這本書是在六六的《愛不妥協》中推薦過的,講述了一位外國友人比爾.波特來中國拜見先賢遺址陵墓的朝聖之旅。他一天拜見兩三位先人,這本書記錄了他三十天的巡禮之路,可以當成工作日記,寫得很翔實。

我讀得很慢,并不是因為他寫得乏味,相反,我很喜歡他直白的叙述,外國人可能具備單純的天性,寫得文字也很簡單可愛,雖然是去見先賢之墓,但文字并沒有出現莊嚴肅穆的刻闆印象。如果是我們自己人去寫,我想大概會寫得特别一絲不苟,或者又特别多情,總之讀起來會很不輕松。

我讀得慢的原因是書中出現的詩,熟悉的不熟悉的,我都很想抄下來,讀起來太美了。邊讀邊抄,抄完再讀,偶爾再回味一下,速度自然快不起來,之前都是一天讀三五十頁,最後這兩天才加快了速度。就這樣,這本為期三十天的朝聖之旅我用了8天才讀完。

作者是中國詩詞的狂熱愛好者。若是以前,我看到諸如這種走馬燈似的拜谒古者,會很不解其意義何在。但現在有所變化,我試着理解了,那一杯杯灑在古墓前的威士忌是向心中偶像緻敬的一種方式。作者是個中國通,曆史地理都通,讀萬首古詩,尋萬裡古墓。他通曉這些詩人的身世生平,逸聞趣事,家長裡短,所以讀的時候會有種“哦,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

也是通過讀這本書,我才知道原來那麼多大文豪都與河南有淵源,他們或出生于此,或生活于此,或流放于此,亦或安葬于此。曹植、阮籍、白居易、歐陽修、蘇轼、蘇轍、孟郊、韓愈、杜甫、李商隐、劉禹錫等這些大文豪都曾在此駐足。而作為河南人,我統統不知,像我這樣無知得如此徹底的人,估計也沒幾個了。

從北京出發,曆經山東——河南——陝西——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最後在浙江結束了他的地圖。他遊走了10個省,到達了許多偏僻的村莊,許多荒涼的山丘,僅是為了看一眼他心目中的偶像寄居之地,這期間還因爬山腳踝骨折過,但朝聖之旅怎可因此而中斷?休息幾個月後,再次踏上了征程。

作者喜愛曆史,敬愛着這些文豪們,他希望他們的安息之地受到保護,但對于中國大興土木破壞曆史的行為,他深感無奈。這些年我們都在搞經濟發展,可能作為旁觀者他看得才更清楚,也許有的地方做的真是過猶不及了。

讀這本書,可以在他馬不停蹄地趕路中,慢慢尋味詩歌的韻味和美好。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