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讀本書】《務必盡興:我們窮極一生追求的到底是什麼?》

...

【基本介紹】

《務必盡興:我們窮極一生追求的到底是什麼?》,作者【英】艾瑪·加侬, 譯者李蕾,人民郵電出版社2024年7月出版,13.4萬字。

這本書的重點是引發讀者的思考,為什麼我們難以抗拒成功的誘惑,進而幫助讀者從生活中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全書分為9章,主題分别是:成功無規可循因人而異、幸福不止一種模樣、生産力迷思:少即是多、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名人效應背後的真相、金錢與成功無關、雄心壯志需适可而止、人生沒有标準答案、成功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

成功是什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清楚成功對你意味着什麼。這本書會幫助你按照自己的方式找到答案。

【閱讀感受】

1.

喜歡讀者自序中的那句結束語,“嘿!放輕松,世界是一個大的遊樂場!做人做事,務必盡興!”

之所以喜歡,是因為心生向往,卻知道自己做不到;正因為做不到,反而越發地神往。

早就有“遊戲人生”的想法,甚至為自己設了一個鬧鐘,每晚十點響,提醒自己“用遊戲的心态在現實世界打怪升級。”

但說到底,一步一步走過來,更多的還是責任心在驅動,覺得自己“應該”這麼做。那份責任、那種“應該”,即便是想起來,都是沉甸甸的,完全沒有“遊戲心态”聽上去那麼随性肆意。

2.

成功是極具誘惑的。

作者勸誡我們,對成功就是“不斷努力”的傳統觀念說“不”,與一味與他人攀比的生活方式說“再見”。

“不用過分在意追求的結果,結果終将逝去,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全然地允許,全然地經曆,全然地體驗。接受人生所有的變化,接受事物的現狀,高高興興地允許它發生,全然地享受。”

聽起來很在理。但事情哪有那麼簡單?

身處在世俗中,心也就在凡塵裡。明明知道“所有的幸福來自于比較、所有的不幸也來自于比較”,還是免不了與他人攀比一下。總有那麼一點什麼是放不下的。

特别是在傳統教育中成長起來的一代,很自然地就接受了這樣的觀念:人生就是一個梯子,我們要不斷地向上攀登,中學-大學-工作-家庭-住房-晉升-成功。

日複一年,年複一年的不斷叠複,這種觀念在我們的頭腦中紮了根。當到達人生的某個階段時,大多數人都會質疑自己所接受的教育;而對我而言是經曆了“中年危機”時,我也開始質疑這種影響自己前半生的一些觀念的合理性。但它們是那樣的根深蒂固,以至于一些新的觀念,比如此書所倡導的“放輕松,世界是一個大的遊樂場!做人做事,務必盡興!”,即便覺得自己聽進去了,實際踐行時又是另外一回來,對我來說,還是責任先行、為所應為。

但同時,我也感受到,這樣一些新的觀念,也有如種子,也會生根發芽,也會茁壯成長,也有枝繁葉茂的時候。至少相較于之前,我有了更多的松馳感。

3.

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一種以快樂、滿足、知足和充實的感覺為特征的情感狀态。

“知足常樂”,這是我打小起就得到的家庭教育。而不敢松懈的我,始終以一種積極向上的姿态去追求幸福,我時常問自己:人生中到底哪些事情,能帶給我這樣快樂、滿足、知足和充實的感覺?我要做哪些事、做成哪些事,才能讓自己幸福起來。

直到有一天,我忽然意識到:想要幸福,最關鍵是放低期望。因為幸福是有方程式的,幸福≥你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你對生活的期望。

而在閱讀此書的時候,我忽然心生感慨:對幸福不必太執着。因為沒有永恒的幸福。“幸福,就像是翩翩起舞的蝴蝶落在我們的身上,然後又飛走了一樣”。

誠如作者所說,永恒幸福的理念是“積極思維”模式下的一種構想:“有些轉瞬即逝的快樂并不需要一直存在,也不需要頻繁出現。我們永遠不會擁有永恒快樂的狀态。”

生活中,往往是一些“小确幸”,雖然微不足道、稍縱即逝,細細品之,其味隽永。

所以,關于幸福,我現在隻想說:不必執着,盡興就好。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