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旅者”,還是夜遊人?
一大早外出,鋪路石上灑上了斑斑點點的細沙。禁不住低頭尋找出處,若真不是農村拜年客的鞋子攜帶來的,那就是連飄三日三夜的細雨揉的。為了雨天不濕鞋,也為了讓落地的雨水能不露聲色地漏下,平衡城市地下水位,鋪路石的開發者把它澆築成透水材料。全身布滿細小蜂孔的鋪路石,平整地擠砌在一起,普通體重的人想踩斷它,可不容易。
...
白色樹墩
趁着晨光,走到星辰路,看着一排高大且樹葉早已落個殆盡的水杉,樹身被人塗成一個個白墩子的模樣,呼喚着路人盡快擡腳跳上去安坐、閑聊、喝早茶。這一臆想還真的不是我個人什麼異常的想法,關鍵是怎麼看,即觀察物體的角度。
還未到童家馬路市場,走過一家牛肉面館門口,看我背着雙肩包,一直敞開職業笑臉的老闆娘問我:“從哪兒來?”還沒等我糾正,她又問我:“想吃點什麼?”見她一股熱情勁,我說:“借你的喜氣,那就來一碗清湯馄饨面吧?”老闆娘聽後馬上朝後廚喊:“一碗清湯馄饨面,煮熟點。”
其實,在外出前,我曾吃過一碗加年糕片的稀飯。在等面條下鍋出鍋時,我了解到了這家從正月初三開始營業的面館,一度獨霸了那些期盼過年卻未曾辦多年貨、嗜好面食的年輕人的胃。在我前面,已有六七位吃客捷足先登,散散落落地在條桌前;在我之後,又有七位來自廣州的旅行客一起湧進店中來,上了一定年紀的大伯擡頭看了看價目表,一口氣點了四碗青菜肉絲面,三碗酸菜肉絲面。我站起身,朝後廚細看,那個紮着馬尾巴頭發的廚娘,紅撲撲的臉龐不知正透露着多少幸福呢?
- 上一篇 黃花燈影(臨摹吳昌碩作品之22)
- 下一篇 廊房三條:北京胡同249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