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茲在茲欲為相——讀陳寅恪《柳傳》二九、2023-10-20

...

錢謙益《投筆集 後秋興之三   八月初十日小舟夜渡,惜别而作》第七首,如錄:此行期秦濟河功,架海梯山抵掌中。自許揮戈回晚日,相将把酒賀春風。牆頭梅蕊疏窗白,甕面葡萄玉盞紅。一割忍忘歸隐約,少陽原是釣魚翁。先生以為是疊八首,專為河東君而作。南京失敗後,牧齋又去松江聯絡馬進寶。此時因為南京之敗,南明前景不妙,以馬進寶之性格,此時必不與南明有關涉也。而是八首詩,牧齋興緻勃勃,回憶與柳如是之相愛過程,大有重為之自戀。

觀錢曾之注釋,皆為古典。是則當是牧齋以為一行必達目的,所用典故無不功成名就之事也,如圖一。先生箋釋末兩句,以為錢曾所引,實則是矣,未盡意耳。“一割”用錢曾典,“少陽”,當是兼用《李太白詩 (一二)贈錢征君少陽》之五律并注釋“‘秉燭唯須飲,投竿也未遲;如逢渭水(一作川)獵,猶可帝王師(原注:‘齊賢曰:少陽年八十餘,故方之太公。’)’等語。綜合兩句觀之,牧齋意謂此行雖勉效鉛刀之一割,未忘偕隐之約,并暗寓終可為明之宰輔也”。

前則論及牧齋之念茲在茲者,終為大學士也。而命運似乎開玩笑,終其一生,紫薇閣未尚一啟門也。歎歎。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