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雜談·也聊教育 // 鳴鹿原創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什麼是習慣呢?俄羅斯著名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是這樣描述的:“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其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地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而壞習慣則是道德上無法清償的債務,這種債務能夠用不斷增長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創舉,并使他達到道德破産的地步!”
這就是說,好習慣,讓人終身受益;壞習慣,叫人終身受累。而孩子好習慣的養成和壞習慣的形成,主要取決于父母從小的家庭教育和引導。
所以說,我們必須要努力讓我們的孩子從小養成終生受益的好習慣。
首先,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一定要重視引領和示範。可以這樣講,孩子良好的習慣光靠教是養不成的,得我們家長率先踐行,以榜樣來引領才行。有人說言傳身教是最有用的教育,我覺得這個觀點是很有道理的,抓住了家庭教育的實質。在培養孩子良好的個人習慣上,尤其如此。比如,現在我家寶寶比較講衛生、比較講禮貌、吃飯不挑食等等,這些習慣都是我和寶寶媽媽一起帶出來。我覺得吧,這個“帶”真的很重要!
其次,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必須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有研究表明,一個習慣的養成必須要經過21天毫不懈怠的反複訓練,才可以初步養成。事實上,這隻是一個理想花的時間。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不可能有如此密集化和單一化的強化訓練,因此,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就要複雜得多,在良好習慣養成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反複,有時甚至出現前功盡棄的現象。這些其實是都是正常的,我們要正視這個規律,以足夠的耐心和信心來克服良好習慣培養的過程中所出現的種種困難和曲折,既要能耐得下心來,又要能相信孩子一定可以,一定行!
再次,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要注意培養目标的一緻性。具體來講,就是在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這個問題上,家庭成員之間,對孩子的要求應一緻。尤其注意的是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更要注意祖父輩之間對孩子要求的一緻。如果家庭成員對孩子所提的要求不一緻,會使孩子無所适從,讓孩子不知道聽誰的好,甚至會讓孩子養成不同的人面前說不同的話、做不同的事的壞習慣,結果就會事與願違。
最後,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必須與社會指向相一緻。也就是,我們的培養目标的指向應與整個社會的價值指向相一緻。新時代,我們要以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來培養孩子的良好個人習慣,讓孩子最終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讓孩子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點此藍色字體購買會員有驚喜回報(限首開)具體金額如下:
☞ 購買會員有返利。凡在此購買的會員均有豐厚回饋(平台通知為準):月會員返利200貝貝,季度會員返利500貝貝,年度會員返利2000貝貝;若中途有困難可視情況給予全力援助,直到可獨立賺貝為止。
☞ 文章上榜有獎勵。凡文章被伯樂或理事會推薦上榜,上榜文篇篇都有額外獎勵:伯樂推文每篇獎勵100貝貝,理事會推文每篇獎勵50貝貝。
☞ 堅持寫作有扶持:扶持新人走上日更之路,每枚徽章都會有驚喜紅包:日更20天獎勵20貝貝, 50天獎勵50貝貝,日更100天獎勵100貝貝……依此類推,上不封頂。
✔
- 上一篇 人生難圓滿,知足常樂
- 下一篇 國際風雲變幻之際,我們應保持戰略定力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