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心手背都是肉

從小學開始,藜蒿就遇上了很好的班主任。她們班主任姓李,是個語文老師,也是個有着和她們同齡的男娃的母親,從小學二年級就開始帶她們,一直到小學畢業。

李老師的兒子和藜蒿也是同班同學,都由李老師親自教學,這有利也有弊。

有利的是,她可以完全掌握兒子的學習情況,欠缺的地方可以給他及時補上,以保證他的學習成績。當然,他也很争氣,成績一直也在班上名列前茅,雖說前三沒有,但前十還是可以保證的。

有弊的是,當他與班上同學起沖突的時候,李老師就難辦了,因為她不能緻學生于不顧的來護短。小學生都還正是調皮搗蛋的年紀,特别是男生,經常會在教室打鬧,鬧着鬧着也不知道因為啥就突然真的打起來的情況常有發生,李老師的兒子也不例外。不過,李老師在這方面卻一直做得很好,從不護短,讓同學們都心服口服。

當每次李老師兒子和同學打架的時候,李老師都是先趕去把他們拉開,對他們一起口頭教育,說:

“不管你們因為什麼原因打架,誰先動的手,誰對誰錯,都不應該打架,有什麼問題要好好說,俗話說君子動口不動手,同學們都要做君子才對!”

接着再進一步問清楚打架的原因和誰先動的手,如果是同學的錯,就繼續用道理教育之,如果是她兒子的錯,那就直接拉回去狠狠揍一頓,邊揍邊說:

“你知不知道你最不該打架?啊?你和同學打架,我這手心手背都是肉,怎麼處理好?他們是我的學生,我打不得,你是我的兒子,我打得但心會疼。不管是誰的錯,我批評其他同學會不會被認為故意偏心?批評你會不會又覺得很委屈?這到頭來我都隻能揍你,讓你長記性,不要和同學打架!不要和同學打架!”

因為李老師的宿舍與藜蒿的教室并不遠,所以老師打罵兒子的聲音同學們都能聽的真真切切,也才能明白李老師的為難和不得以,敬佩李老師的同時,都開始同情起他兒子來了,都是和她們在一個班的錯呐,不然還可能少挨點揍。

而随着同學們漸漸的長大,男同學們也開始慢慢體諒李老師,盡量避免和她兒子起沖突了,免得他又無辜挨揍。

李老師對她兒子可謂是夠嚴厲,但對同學們可好、可溫柔了,而且一向都是公平公正,對所有同學都一視同仁。

李老師愛她的學生,就如同愛她的孩子一樣,特别是對藜蒿,李老師不但從來沒有歧視她,還對她照顧有加。藜蒿因為身邊沒父親,又沒有自己的家住,而是和媽媽住在學校,經常會有其他班的同學欺負她,偶爾也會和班上的同學鬧矛盾,李老師每次還都會耐心地安慰她,給她鼓勵,給她支持,并充分挖掘她的優點和興趣,讓她對學習和生活都充滿信心。

藜蒿四年級下學期的時候,當地教育部門要征集課文的朗讀錄音,因藜蒿在班上的拼音和普通話是最好的,李老師便帶着她一遍又一遍地朗讀、錄音、糾錯、再錄,直到滿意為止。雖然,磁帶錄好報上去後似乎最終也沒有被選上,但藜蒿仍然很感激李老師給她的信心和支持。

藜蒿從小喜歡跳舞,李老師就每次都鼓勵她參加學校的節目表演,所以隻要她們班上有出節目的,就都有藜蒿的參與。像低年級時候藜蒿和同學們一起跳的“娃哈哈”,大些時候跳的“北京天安門”,都曾給她帶來了無限的快樂和信心。

遇上李老師,藜蒿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李老師是她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指明燈和引路人,感恩李老師。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