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闊天地”裡的故事

...

                                    序 言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這既是空前的曆史事件,也是一段令下放知青們難忘的歲月。

本文采用紀實性手法,通過幾個相對獨立的故事,再現筆者當年的生活片段。人在路途,能留下一段永久的記憶,這正是筆者所企求的。

筆者力求文筆流暢,語言幽默,以增強文章的可讀性。但筆者才疏識淺,恐難以達到此效果,若有讀罷此文感到枉費眼神的朋友,筆者誠請見諒。

                一、 我 是 公 社  新 社 員

很小的時候就會唱“我是公社小社員……”我沒有當過“小社員”,卻正兒八經地當了一陣子“新社員”。

公元一九七五年三月十日,我剛混到了一張飽含水分的高中畢業證,便被一陣強勁的飓風刮進了“廣闊天地”。

那是難忘的一天。

一大早,市内唯一的繁華地段——淮海中路上就排滿了一輛輛插着彩旗的卡車。鞭炮聲、鑼鼓聲此起彼伏,一對對胸挂大紅花的姐兒們、哥兒們沿街穿行于人群之中,然後又分别爬上送行的卡車,威風的像出征的将軍。我們幾個鐵路職工子弟的下放地很近,所以沒有專車接送的福分。在火車站帶隊幹部老陳的引導下,我們悄然而行,像一支執行特殊任務的小分隊。

不大一會兒功夫,我們這支“小分隊”便來到了下放所在地——相山公社中城大隊隊部。在大隊部簡陋的禮堂裡大約等了一個多小時的光景,陸續又來了四十多個知青。

沒有熱鬧的場面,沒有隆重的儀式,連大隊書記的講話也是棗核解闆——兩鋸(句),然後,像攤牌物品一樣将我們六十多個知青分派到了各個連隊(注:當時這個大隊編制效仿軍事化,生産隊稱作“連”,生産組稱作“排”)。我和其他十來個夥伴是被紅臉膛寡言語的三連王連長領去的。

大約走了四、五分鐘的路程,我們便被領進了一座紅磚瓦的四合院。王連長的确寡言,一句“先歇着吧,有事吃過晌午飯再說”,就把我們給扔那兒了。

晌午飯是連隊招待的,新老知青大聚餐,算是為我們接了風。飯菜很簡單,白菜、粉絲、豬肉一鍋煮,十人一大盆,大馍盡吃。我們就地蹲成一圈,吃得很是津津有味(注:沒有桌凳,席地而餐)。

下午,我們跟着王連長到三連的“領地”轉了一圈,頗為激動。三連雖然已人均不足四分地,但比起我們小小的校園,也算是個廣闊的天地了。

第一次走進社會,頭一回當了農民,滿眼的新鮮,滿腹的奇想。當夜晚夥伴們躺在床上神侃時,我卻在靜靜地沉思:我是公社新社員,在這廣闊的天地裡,我将會經曆什麼樣的“風雨”,見到什麼樣的“世面”呢?

                                                        (未完待續)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