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人厭的項目經理

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工地上的項目經理姓楊,工人都習慣喊他小楊。三十多歲,白淨臉,戴一副眼鏡,看上去是一個文質彬彬的人。整天繃着個臉,輕易不見笑容。對工人訓斥的多,和氣的時侯少,總嫌工人幹活兒慢幹活少。

工友們背地裡戲稱好像誰欠他二百塊錢似的,一副拒人于千裡之外的架式。你說他不苟言笑,但他有時卻和某個工人打打鬧鬧,開個玩笑,也會露出那難得的笑容。與平時的作風判若兩人

我認識他還是去年春天,農業局老舊小區改造,他是負責人。我和本村一人經人介紹去那裡幹活兒。沒幹幾天,和我同去的人就被攆回去了。原因是小楊嫌我那位老鄉偷懶。随後的幾天裡,我也萌生了一走了之的想法。原因是他總嫌工人幹活慢,并且常常快下班了,就吩咐工人給建築垃圾蓋網,下班時間往往延後十幾分鐘,這不是侵犯工人的正當權益嗎?正當我盤算不幹時,突然有一天發現帶工的小楊沒來,而是變成了技術員小張。小楊從此幾乎沒在這個工地露面,後來得知他已去新河帶工,于是,,我才打消了不幹的想法。

今年麥收後,由于某種原因沒能外出打工,就跟技術員小張聯系,準備還去他所在的公司包的工地幹活兒。小張答應了。工地在沙灣村西,修一條毗鄰正在施工的新小區的新公路。但當我聽說工地的項目經理是令人讨厭的小楊,我又躊躇了。有心不去,卻一時又找不到合适的活兒,猶豫再三,還是硬着頭皮去了。打定主意,若遇小楊無緣由的訓斥,就立馬回轍。

然而事情沒有我想的那麼糟糕,小楊是項目經理,他不直接派工,也不經常在工地轉悠,和工人們發生沖突的幾率,降低了不少。

可惜,這樣平靜的日子沒有持續多久,讓人堵心的事就接連發生了。

當時是炎熱的六月,人不幹活兒還滿頭大汗,更别說是在沒有一片遮擋物的大毒日頭底下不停地勞作。有一個工友幹着幹着,不知是累了還是有點兒中暑,便放下工具去樹涼歇息。如此三番,最後一次也是湊巧,他剛去樹涼歇息,項目經理小楊便騎着電動車來到他幹活的地方。當小楊發現那位工友從蔭涼處過來時,隻是冷冷地看了一眼那位工友,并沒說什麼難聽的話。但當下午收工時,小楊發了脾氣,不指名地訓斥了那位工友。

這位工友是帶工的妹夫,幾天前的某一個收工時刻,我曾聽到小楊背着人對帶班的說這個工友今天我發現他偷懶不幹活,若讓我再抓住耍滑,他就别幹了。這次新賬舊賬一起算,任誰也保不住了

第二天,小楊就開除了帶班的妹夫。小楊總算給帶班的留了一點兒面子,沒有出現讓人尴尬的場景。

類似事件還發生過多起,當事人就沒有帶班妹夫那樣的幸運,一個當衆扒了黃馬夾直接攆了回去,一個罰了半天工并當衆通知她以後别來上班了。

這幾件事下來,人們都領教了項目經理的不講情面,背地裡說他風涼話的人很多。大部分人對他沒有好感。

然而一件事改變了我對項目經理固有的不好看法。由于我村距離沙灣工地二十多裡地,中午回家吃飯時間很緊張,來回得一個小時,中午不能好好休息。項目經理小楊得知我的情況後,便主動告訴我:你離家遠,别來回跑了,中午就在夥房吃吧,這麼大一個工地,還在乎你一個?别回去了。(所有工人中午都回家吃飯,工地不管飯)。

小楊第一次這樣對我說時,我并沒有當真,怕小楊隻是随便說說。後來小楊又說了好幾次,我見小楊是真心讓我在工地夥房吃飯,便應了下來。他和管夥食的交代了一下,此後我便省去了來回跑的麻煩。

通過這件事情,我便對小楊有了好感。然而真正讓我對小楊改變看法的,是接下來的兩件事。

鄰村的一個熟人老張,經我介紹也來到這個工地幹活。由于幹活不巧妙,幾個帶工的都對他印象不好,又由于他與一個帶工的因晚上加班鬧了一點不愉快,一段時間後,他便不幹了。過秋時,項目部給每人預支了三千元錢,可偏偏沒有老張的,我懷疑是有人從中作梗。因為老張曾為請吃飯和某個帶工的鬧過不愉快。老張從項目經理小楊處得知,由于從銀行支來的錢不多,他的工資須過了八月十五才能給。老張無法,隻好再等幾天。

八月十八老張給我打來電話說,他陪妻子在邢台人民醫院看病,讓我幫忙問問小楊工資的事。不巧的是,小楊沒在,隻有楊會計在。楊會計說現在沒錢,錢啥時侯到也不清楚。我如是一說,老張聽後心裡很是郁悶。我建議他親自給小楊打電話,他給小楊打電話說妻子住院急需用錢。小楊馬上答應了他支工資的請求,并及時向老闆反映了老張的情況,當天,老張就領到了工資。

老張還曾對我講到他在北京某工地,艱難的讨薪經曆。讨要兩年無果,第三年他們六七個被欠薪者,一齊去工地要工資,吃住在賓館,經過八九天的艱難争取,最後在一人爬上工地的塔吊,并報警說工頭不給工資,招來警察現場督促,才算要回了工錢。雖說工頭巧立名目扣除了一部分款項,但總算要回了大部分工資,小楊和這個工頭比起來,真是天上地下,不可同日而語

還有一次,小楊開着皮卡帶着兩個工人從沙灣工地往公司拉路邊石,這本就是個力氣活,還常常會晚下班。兩個工人心有怨言卻不好意思說出來,小楊可能也想到了這層意思,那天中午,卸好車十一點四十了(中午十一點半下班)。小楊沒有真接回沙灣工地,而是自掏腰包請兩位工人吃的中午飯。兩位工人後來和人說起此事,話裡話外都是說小楊這人不賴,能體諒工人幹活的不易。

經過這件事後,我從心裡挺佩服小楊這個項目經理的。當然,他并不完美,算不上多高尚,但他起碼有做人的底線,對工人有發自内心的尊重,有多少長得人模狗樣的擁有一定權力的人,做人的準則遠遠不如他。他處在這個位置,能夠做到即讓領導和同事滿意,又能照顧工人的情緒,已經很不錯了。

人多了解才知底,饅頭細嚼才覺香。對于任何事和人都應該深入了解,更應一分為二的看待,世上沒有十會十美的人,假如有,那也是假的。

沙灣工地已經基本完工,小楊也将奔赴新的工地,我與他即将分别,心裡忽然莫名地有了一絲不舍。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