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
【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本文參與書香瀾夢第72期“家”專題活動】
春節臨近,大家都開始忙碌起來:大人們忙着打掃衛生,采辦年貨,走親訪友,要不就是忙着加班加點,隻為幾天以後可以享受這來之不易的春節假期,可以好好休息玩樂;小孩子們則忙着睡懶覺、打遊戲、和小夥伴們相約遊玩,花樣頻出,樂此不疲;萬事萬物好像都不約而同忙起來了,一切都籠罩着煙火氣和生命力。
隻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因為過節而喜氣洋洋,可能會有些小煩惱,誰也逃不掉:年關将至,可兜裡空空,底氣不硬,年關難過呀;試卷上挂着幾個并不耀眼的分數,小孩子少了挺起胸膛的底氣,大人們少了炫耀的資本,這個年注定籠罩着一層悲劇色彩;還有漂泊在外的遊子,過節不能回家,孤單在外,遙望故鄉路,一腔心酸又能和誰說?
忙中有閑,樂中有悲,這不就是普通人平凡又普通的生活嗎?每天過着波瀾不驚的生活,每天都有歡樂、悲傷、喜悅、困惑,還有不期而至的小确幸。
這種平凡的生活,有着小煩惱的生活,真好!
在這樣普通的生活中,我隻需要為“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樣的小事操心苦惱,哪怕是再大一些的事情,譬如股市下跌、失業、孩子成績不好,但在生死面前,這些都是小小的煩惱!如果你生活在一個動蕩不安、戰火彌漫的國家,明天不知道能否看到太陽升起,每天面臨着生離死别,你還會給自己制定長期目标,圍繞目标讀書學習,每天都要進步嗎?或是計劃和家長開展一場浪漫溫馨的旅遊?還是計劃着要攢多少錢,打算給家庭添置哪些電器用品,給親人們購買他們期盼的禮物?不,這些都沒有了,你隻會考慮怎樣才能讓自己和家人活下去。可是,命運卻飄若浮萍,自己和家庭的命運随着國家的破裂而破碎。
我的記憶裡藏着一件至今不敢回想的事情。記得有一次我看有關于“武裝沖突”的新聞,猛然間一個小寶寶的照片浮現在我眼前,他緊緊閉着眼睛,面孔一邊恬靜可愛,一邊卻被炸彈炸得血肉模糊。小寶寶的的血已經流盡了,他的身體一邊保留着寶寶獨有的肉嘟嘟,一邊卻殘破不堪,我的淚水一下子就湧出來,當了媽媽後看不得任何孩子受苦的新聞,他的父母心得痛死了!突然,一隻肉嘟嘟的小手朝我手裡的手機伸過來,抓住了手機的邊緣,我猛然甩開。我不想我的孩子的手抓到這張圖片,更不敢想象如果他生活在這樣一個戰火硝煙的國家會有怎樣的命運,完全不敢也不願聯想。當時,我無比慶幸我們生活在強大的祖國,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是祖國,庇佑了無數的華夏兒女平安,能過着普通又幸福的生活。
最近,我還是鼓足勇氣點開了電影《何以為家?》。影片一開頭就講述了一個12歲男孩贊恩,起訴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卻沒有能夠好好的撫養他 。贊恩的父母很窮,他們負擔不起撫養他的費用,這意味着贊恩不能獲得身份證,所以贊恩是一個沒有資格獲得護照的黑戶,無法去學校上學,甚至在緊急情況下也無法在醫院獲得救助。贊恩的妹妹薩哈,隻有十一歲,就被父母送到了成年男子的家中結婚,最後因為懷孕大出血身亡,疼愛妹妹大贊恩都沒有見到妹妹最後一面。贊恩因為悲傷和憤怒失控了,他拿着尖刀去找了“殺死”沒妹妹的人,最終被送上法庭,出現了影片中開頭的那一幕。
誠然,贊恩的父母不是一對好父母。但是,悲劇的出現完全是父母的原因嗎?确實,他們沒有為子女提供好的物質生活條件,沒有庇護好子女。但是,最本質的原因是在于貧窮,是在于他們國家。在這裡,女孩是一種商品,可以換錢;男孩是一種工具,負責養家糊口、照顧更小的小孩。 父母隻管生,不管養,将孩子當做搖錢樹和免費勞動力。他們不但不能給孩子帶來快樂,隻會給他們帶來苦難和折磨。可是,家事即國事。一個不夠強大的國家,一個動蕩不安的國家不能為人民提供基本的庇護。
這是家庭的悲劇,更是時代的悲劇,是國家的悲劇。
2008年回蕩在中國人心間的肯定有這一段動人的旋律: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
國的家住在心裡,家的國以和矗立
國是榮譽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
國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個足迹
國與家連在一起,創造地球的奇迹
國是我的國,家是我的家
我愛我的國,我愛我的家
國是我的國,家是我的家
我愛我的國,我愛我的家
我愛我國家
當時隻覺得這首歌非常好聽,但長大以後,才讀懂它的深意。中國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根,我和我們的小家深深紮根在國家中,我們是分割不開的一體,榮辱與共,生死相依。我們享受着安穩幸福的生活,我們也是整個國家的一部分和自己的依靠。深深熱愛中國吧,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今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生種花家。
- 上一篇 人生的結
- 下一篇 《小芳的故事》之(10)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