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運用刻意練習的方法呢?

...

一、什麼是刻意練習?刻意練習與有目的的練習的區别是什麼?

“刻意練習”法則研創者,佛羅裡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康拉迪傑出學者。他專注于研究體育、音樂、國際象棋、醫學、軍事等不同領域中的傑出人物如何獲得傑出表現,以及“刻意練習”法則在其中的作用。

  作者寫道,這兩者之間存在相關性,有目的的練習是刻意練習的第一步。那麼有目的的練習特點有哪些呢?

想一想自己學習某一項新技能時所用的方法和步驟。首先面對一項新技能我們完全很陌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達到了熟悉的程度,然後再練習,有時弱點會出現,但是就是不知道怎麼樣去提高自己,幹脆放任不管,以為自己隻要一直練習下去,就可以逐漸進步。然而很多情況是,幹了五年甚至是十年的老師傅卻還不如一個新手,或者可能是這樣的,幹了20年的師傅或許比幹了5年的師傅會差那麼一點點,如果沒有刻意地去提升自己的水平,能力會慢慢退化的。

二、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運用刻意練習的方法呢?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心中一直是帶着這個疑問的。讀到後面幾章,我找到了答案。刻意練習是一門技能,學會這門技能是需要花時間和精力的。作者給的建議如下:

  首先要試着去找一個好導師。因為這樣可以加快自己的進步,尤其是對于新手更需要如此。有了好的導師,在練習過程中可以以最好的方法達到最大程度的進步,并且可以随時得到導師的反饋,從而糾正自己的錯誤,尤其是那些自己不易察覺的小的錯誤,導師的指導是至關重要的,否則練習幾年都得不到提高。

  找好導師後,下一步就是有針對性地思考他們都做了些什麼,同時還要思考哪些訓練方法幫助他們實現了卓越。接着就是模仿練習,糾錯,調整,再練習,糾錯,調整……如此往複,這樣進步指日可待!

  譬如,在工作中,我們可以将每次接收到的任務或者項目當做一次刻意練習的機會,而不是簡單的完成工作,并在工作中讓其他同事給予自己的表現反饋,思考自己的表現再調整自己的行動,逐漸精進自己的業務。

  那麼我們該如何找一位好導師呢?作者給了兩點意見,一是這位導師在該領域應該有一定的成就,雖然并不是總是最出色的,其次我們可以征詢他人的意見。

  另外,在生活和工作中提升自己的技能要警惕以下思想:一是自我設限,譬如說“我不能”、“我不擅長和數字打交道”等等。二是錯誤地認為隻要自己足夠長時間地做某件事情,一定會更擅長;隻需要努力就可以提高技能;如果足夠刻苦,你就會更加優秀。這些都是錯誤的,因為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某件事情,并不是提高績效和表現的秘訣,這隻在在重複昨天的老路子。如果沒有進步,并不是因為你缺少天賦,而是因為你沒有運用正确的練習方法。

  尋找一位優秀的導師有時花費昂貴且不易,那麼假如找不到導師怎麼辦?牢記以下三個F,将會對你有幫助,這三個F是以字母F為開頭的三個單詞,即:專注、反饋以及糾正。譬如富蘭克林學習寫作時,就是找到他想模仿的範文,然後自己寫完後與原文對比,自己再思考自己的作品和範文有什麼差别,這樣就形成了反饋,然後調整自己的寫作方式或者用詞等等,長此以往積累下來,最終練成了作家。

本期推薦的書是安德斯•艾利克森 羅伯特•普爾的《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

03高手們都遵循的本文提煉了刻意練習五原則是什麼?

清晰具體的目标、專注、走出舒适區、反饋和糾正、持續循環的N周期。

01清晰且具體的目标

班恩•倫索在《目标》一書中提到:目标即是激勵生存的理由,它能以振聾發聩的形式喚起行動。

也就是說:目标一方面在精神上喚醒我們的覺知,另一方面在實踐中指引着我們的行動。

為什麼很多人會犯有“新年決心效應呢”,在新的一年到來,信誓旦旦的做了宏偉的計劃,但是慢慢的就停下來,不再開始了。

究其原因是因為沒有清晰且具體的目标,且沒有讓自己持續的動機。

定義明确的具體目标,可以有效地用于引導你的練習。

如何确定清晰和具體的目标?

我們可以借用制定OKR「目标與關鍵結果法」幫助我們更清晰的目标方向。

1、用一句話描述你的目标。

2、要達成這個目标,衡量的3個關鍵結果是什麼。

3、我們該做什麼動作,才能促成關鍵結果的達成。

專注要想取得進步,必須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務上。

在較短的時間内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來練習,比起在更長時間内隻投入70%的努力來練習,效果更好。

一旦你發現自己再也無法有效地專注于練習了,那便停下來。一定要确保每天都保持足夠的睡眠,以便能夠最大限度地集中精力練習。

如何保持專注?有幾點建議。

1、創造适合專注的環境:選擇一個安靜、整潔、無幹擾的工作環境,避免噪音、雜亂和其他幹擾因素。将手機靜音或放在遠離視線的地方,關閉電子郵件、社交媒體和其他與工作無關的應用。

2、制定清晰的工作計劃:在開始工作之前制定一個清晰的工作計劃,列出要完成的任務和所需的時間。這樣可以幫助你有一個清晰的方向,避免分心和随意行動。

3、避免多任務處理:專注于一項任務,避免同時處理多個任務。研究表明,多任務處理會導緻分散注意力和降低效率。

4、利用時間管理技巧:使用時間管理技巧,例如番茄鐘法和批量處理,将工作分解為短時間段集中工作,并安排休息時間。

5、設置優先級:将任務按照重要性和緊急性進行分類,确保你可以專注于最具價值和緊迫性的任務。避免被瑣碎的任務所分散注意力。

03走出舒适區

人的成長,就是不斷突破自我的過程。

刻意練習的一個關鍵是持續不斷地去嘗試那些剛好超出當前能力範圍的事物。

如何判斷自己處在舒适區?

1、缺乏挑戰性的任務:你發現自己的工作或任務變得乏味、重複或缺乏挑戰性。

2、缺乏興奮和激情:你對工作或任務感到缺乏興奮和激情。

3、沒有錯覺和失敗:在舒适區中,你可能沒有面對失敗的風險和挑戰。

4、缺乏成長和學習機會:你沒有機會獲取新的知識和技能,或者沒有機會進一步發展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5、感覺輕松和沒有壓力:你已經熟練掌握了當前的任務和工作,感到輕松和沒有壓力。

等等。

如何走出舒适區?

1、尋找新的挑戰和機會:尋找工作或任務中的新的挑戰和機會,探索新的領域和項目。

2、設定目标并追求:設定更高的目标,并積極追求這些目标。挑戰自己,超越自己的舒适區。

3、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你可以擴展自己的能力,并在新領域中獲得機會。

4、尋找反饋和評估自己:接受反饋,評估自己的表現并尋找改進的機會。

5、接受冒險和失敗:接受冒險并面對失敗。在舒适區之外,風險和失敗是個人成長和進步的一部分。

走出舒适區,我們要試着做的是不同的事,而非更難的事。

04反饋和糾正

不論你在努力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反饋來準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還有不足,以及怎麼會存在這些不足。如果沒有反饋(要麼是你自己給自己提出的,要麼是局外人給你提出的),你不可能搞清楚你在哪些方面還需提高,或者你現在離實現你的目标有多遠。

反饋有兩種。

一種是你有專門的導師,可以為你提供個人化的反饋和指導,并幫助你發展能力。

另一種是在沒有的導師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自己建立反饋機制。

1、接受反饋而不抵觸:保持開放的心态,接受來自他人的反饋,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2、确定關鍵領域:識别你想要提升的關鍵領域。反饋應該集中在這些領域。

3、請求具體反饋:要求來自他人的具體和具有建設性的反饋。讓他們盡可能詳細地描述你的表現和需要改進的方面。

4、自我反思:在接收反饋後,花時間自我反思,并将反饋與自己的行為和做事方式進行對照。

5、制定行動計劃:将反饋轉化為具體的行動計劃。根據反饋,确定需要改進的方面,并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步驟,為自己設定時間表并追蹤進展。

6、不斷學習和發展:将反饋視為學習的機會,持續提升自己。

反複做一件事情的目的在于找出不足,并進行改善和提高。不斷進行自我檢測,獲得有效反饋,并及時進行改進和調整,才是真正的「刻意練習」。

05持續循環的N周期

成為某個領域的專才,是要在正确的道路上用正确的方法,持續循環的堅持N個周期。

在确定清晰具體的目标、專注、走出舒适區、反饋和糾正的道路上,不斷循環實踐,直到達到頂尖。

寫在最後

耐心地、謙虛地保持大時間周期的刻意練習。

我們在寫自媒體文章的時候,要養成三大寫作習慣:

1、用動詞、名詞代替形容詞

當你在吃飯的時候,山區裡的貧民正在挨餓;當你在溫暖的被窩裡刷視頻的時候,還有一些人正冷得瑟瑟發抖。

把文章中的形容詞去掉,換成動詞和名詞,文章就會簡單明了。

2、用細節、具體代替抽象模糊

“每天早上半根玉米、一杯豆漿、一個雞蛋”,把模糊的地方細節化和具體化,畫面感就出來了,讀者也更加容易産生共鳴。

3、去掉我認為、我覺得 主觀現象,直接描述場景、動作

讀者有自己的思想和判定,不需要我們去下定論,我僮隻要把場景描述出來即可。

總之一句話,提升文筆要多讀、多練、多思考,這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