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俺的家鄉上上分兒

...

猶記得,剛讀大學的時候,那年開學報道,家鄉已是“一場秋雨一場涼”的初秋,南方卻依然是夏日的熾熱。

從未出過遠門的丫頭想要去南方看看不一樣的世界,于是,便抓了一把家鄉的黃土(老一輩說這樣就不會水土不服)坐上了南下的火車。

火車一直往南方開,開掉了外套,開丢了馬甲,出火車站前,早已被長袖長衣悶了滿頭大汗。

接待的學長熱情地接過我的行李箱,問到“你是北方來的吧?”。

“是啊。”我本想問,他怎麼知道,但看到學長這一身短袖拖鞋大褲衩的标配,便也明白了。

那一年,南方室友問我是哪裡的?

“石家莊的。”我本想說趙縣的。

“沒聽過。”結果人家連我們河北的省會都沒聽過。

所以,後面如果再有人問我是哪裡人,我便隻說河北的,如果繼續深問“河北哪裡的”,我便回答“我們家就在趙州橋附近”。

一說“趙州橋”,大家便“噢噢噢”地點點頭,因為小學課本基本都學過這一課。

後面,大家熟悉之後,依然有人興沖沖問我家鄉,也有人帶着點嘲笑的意味告訴我石家莊因為霧霾上了熱搜,現在大家都知道石家莊了。

雖然,當時我會因他們的無知感到不好意思,但更多的是“護犢心切”的感覺——我知道我的家鄉可能沒大家想象的那麼好,但我不允許别人說它不好。

後來,我才知道,很多時候的片面,是因為無知。

要知道,河北省可是唯一一個包含多樣地形的省份,隻是我們比較低調,少于宣傳而已。

...

最近這段時間,自從南方小土豆攻陷了哈爾濱之後,各省文旅都使出渾身解數想要吸引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觀光。

我知道,是時候給大家正式介紹一下我的家鄉了。

我的同胞們都自黑“河北啥也沒有,來了才知道啥叫白來一趟”,果真“燕趙多有慷慨悲歌之士”。

盡管我以前也是這麼認為的,但自我從我從南方歸來,在家鄉認認真真地生活了五年之後,我才發現,以前的自己多膚淺。

為什麼大家都對自己的家鄉認識不足呢?真的是家鄉故意隐瞞,還是自己隻顧着“詩和遠方”,而對眼前視而不見?

以前,别人問我,趙縣有什麼,小時候,隻知道“趙州雪梨汁”、“趙州橋”,後面又多了“石塔燒餅”和“柏林寺”。

但我越來越發現,趙縣有太多,我以前不知道的東西。

比如石塔那邊的“驢腸”、“驢肉火燒”,還有“羊雜”,都是一絕,很多外地人聽聞會驅車百十公裡來吃。

...

還有我經常帶小甜甜逛的小公園居然是以前的舊文廟翻新改成的,相當有曆史底蘊。

如果不是東方甄選的小夥子特地過來這裡做文化宣傳,我也了解不到如此陌生又久遠的曆史。

我突然就對自己的家鄉有了興趣,也突然一下子對家鄉有了極強的自豪感,好家夥,簡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如果各地都能有一波本地人都知曉的文化輸出,我想會吸引更多的人來參觀,也會增強本地居民的家鄉自豪感。

現在,我要重點誇一誇咱們大趙縣現在的領導班子。

如果不是他們做了“趙州橋免費參觀”的決定,就不會吸引來全國各地這麼多遊客的參觀,也就不會有趙縣直通市裡的便宜公交車,真是惠民利民。

之前趙州橋附近修葺,改造了那麼久,甚至參照西安的長街來布置,但依然是熱鬧一時,昙花一現。

但自從趙州橋免費參觀之後,十裡八鄉一輩子沒去過趙州橋的老本地人紛紛前去一睹真容,哪怕後面被聞聲趕來的全國各地的遊客擠到排不上号,也是滿面笑容。

...

所以,趙縣現在可看的景點,都是免費的,心動不如行動,這麼近,那麼美,公主王子們請都到河北,來趙縣看一看。

去看看博物館,了解一下我們的趙縣文化,感受一下燕趙大地的悠久;來逛逛柏林寺,在莊嚴中守護心靈的甯靜。

吃一吃我們的雪梨,鴨梨,皇冠梨,嘗一嘗我們的石塔燒餅和羊雜。

三月的時候,邀您一起去梨樹趟兒裡看“滿樹銀花”,感受一下真正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五月,一起來賞“風吹麥浪”,感受綠油油和金燦燦的靈動;暮春和深秋,看生機勃勃的小麥,一起體驗生命的堅韌。

八月,有剛從地裡摘的新鮮玉米,烤着吃,煮着吃,都鮮嫩多汁。

當然了,爾濱有的大雪,我們也有,沒有的時候也能人工降雪,隻為歡迎您的到來。

我們期待的不是雪,而是有你們的冬天。還有另外的春天夏天和秋天。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