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小鎮薄暮》
初遇《小鎮薄暮》,是夏天,日子特别。再遇,是在《幽深之花》盛開之際。《小鎮薄暮》是文,也是一天中的某個時辰,是特殊背景下容易生發感慨的瞬間。
初讀時緣于日子特别,薄暮讓人立馬回想起五年前的G318川藏線。傍晚的林芝城,仿古路燈漸次開啟,生生地把落日打進雪山背後。高原上的暮色,格外空曠,深沉,很快就繁星閃爍。一行旅人走進蒼茫。那天巧遇生日,夥伴們熱情且有心了,一個海拔最高、隆重又特别的生日宴,被定格在高原的暮色裡,溫馨又熱鬧。深厚的同學友情,始終缱绻在旅行的路上,每每回憶,尤如《小鎮薄暮》裡那碗熱湯湯的肉絲面,溫潤,留香,感動。那種感覺多年不曾忘記。
錯過,被滞留,落寞愁緒,碎片連接,織就一股股憂傷,絲絲縷縷的,先在心尖上泛起,接着在眉睫上蕩漾,然後爬滿整個臉龐。此刻此景無論是誰,都無法嘴角上翹,魚尾開花。如果換種思維呢?
憶起年少時的一次獨立遠行,由A縣的深山村到達B鎮鄉下,再中轉C市最終到達D縣某鄉鎮。那一路的經曆也遭遇了錯過,一波三折的轉乘,完全超出一個少年的應變能力。但抵達目的地的那一刻,仿佛打開了看世界的窗,光亮撲面而來,開啟了我追尋外面世界的朦胧念頭,乃至成為我走出大山的夢想。那次的錯過,像極了提前到來的成人禮。自那以後的每次錯過,我都當作成長的節點。一次次的錯過,一幕幕的回望,一步步的将人生推至深處。光陰荏苒中,我卻有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歎喟。
一個人的一生,這樣的薄暮時光會有幾次?
對于一個愛旅遊的人來說,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一個景點到另一個景點,朝發夕至者多,遇薄暮是常态。因為是詩和遠方的追逐,那樣的薄暮都是物理上的。所以,一頓美食,一家溫馨幹淨的旅館,一個如沐春風的熱水澡,便能化解一切。
放大時空,人生如行旅,每一個薄暮或許就是一個生命渡口,春風得意馬蹄疾時少,孤立無援落寞無助時多。有人說,以悲憫之心看世界,以歡樂之心待生活。這話說得有道理。人的一生,歸根到底就是一個悲憫過程,如果偶遇這樣的瞬間,不妨稍作隐遁,享片刻桃源之境,從中捕獲一個新的看世界的視角。這樣的經曆,會讓人受用一生。上天能造出一個慢慢下沉的薄暮,也注定會再造一個冉冉升起的黎明。光芒萬丈之時,就是那碗肉絲面的烹制享用,撫慰升華的過程。
人生如行旅,我們不辭辛勞的長途跋涉,還在于我們的心中,都裝有一顆前往香巴拉秘境的種子,唯有不斷地接納、調整、再出發,于航迹交錯的瞬間,才會使我們得到最大程度的改變、點化,完成“乘興”與“興盡”的交接,使得生命愈發通透、沉澈、豐盈。
說到底,如《小鎮薄暮》這樣的文字,它就像一股清泉,想要涼爽,它就是甘甜的山泉水,沁人心脾。想要溫度它就是37度的純淨水,讓人溫暖舒适自洽。品讀中還感受到文字呈現的内斂、細膩。這種特質放在生活層面上,一定是個懂得收放拿捏的嚴謹之人。行文風格,尤如做人品格。讀文章也是讀生活讀人品,讀多了一種潛移默化的品質,也就慢慢塑成了。這是好事。于我,是收獲,是借鑒,也是很好的學習提升。
網圖,侵删
- 上一篇 恐怖怪談14期:屋裡的怪女人
- 下一篇 小詩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