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左傳》之三百四十一昭公七年 中
【傳】
楚子成章華之台,願與諸侯落之。大宰薳啟彊曰:“臣能得魯侯。”薳啟彊來召公,辭曰:“昔先君成公,命我先大夫嬰齊曰:‘吾不忘先君之好,将使衡父照臨楚國,鎮撫其社稷,以輯甯爾民。’嬰齊受命于蜀,奉承以來,弗敢失隕,而緻諸宗祧,曰,我先君共王,引領北望,日月以冀。傳序相授,于今四王矣。嘉惠未至,唯襄公之辱臨我喪。孤與其二三臣,悼心失圖,社稷之不皇,況能懷思君德!今君若步玉趾,辱見寡君,寵靈楚國,以信蜀之役,緻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贶矣,何蜀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實嘉賴之,豈唯寡君。君若不來,使臣請問行期,寡君将承質币而見于蜀,以請先君之贶。”
公将往,夢襄公祖。梓慎曰:“君不果行。襄公之適楚也,夢周公祖而行。今襄公實祖,君其不行。”子服惠伯曰:“行。先君未嘗適楚,故周公祖以道之。襄公適楚矣,而祖以道君,不行,何之?”
三月,公如楚,鄭伯勞于師之梁。孟僖子為介,不能相儀。及楚,不能答郊勞。
譯文
楚靈王建成章華之台,希望和諸侯一起舉行落成典禮。太宰薳啟彊說:“下臣能夠得到魯侯。”薳啟彊前來召請魯昭公,緻辭說:“從前貴國的先君成公命令我們的先大夫嬰齊說:‘我不忘記先君的友好,将要派衡父光臨楚國,鎮撫安定國家,使得你們百姓安甯。’嬰齊在蜀地接受了命令。接受命令回來,不敢廢棄,而祭告于宗廟。過去我們先君共王伸着脖子向北望,每天每月都在盼望着貴國使者的到來,世代相傳,到今天經曆四位國王了。恩賜沒有來到,隻有襄公為了我國的喪事而光臨。孤和手下的幾個臣子心中動搖失掉了主意,治理國家尚且不得閑空,哪裡還能夠懷念您的恩德!現在君王如果移步屈尊,和寡君見面,使楚國得到福澤,以重申蜀地那次會盟,送來君王的恩惠,這樣,寡君就已經受到恩賜了,哪裡敢希望再像蜀地那次結盟一樣!敝邑的先君鬼神也會嘉許和依靠它,豈獨寡君?如果君王不來,使臣請問君王帶兵出動的日期,寡君将要捧着進見的财币,而到蜀地去見君王,以請問魯先君成公的恩賜。”
魯昭公準備前去,夢見魯襄公為他出行,祭祀路神。梓慎說:“君王最終是去不了的。襄公去楚國的時候,夢見周公祭祀路神,然後出行。現在襄公在祭祀路神,君王還是不去為好。”子服惠伯說:“去!先君從沒有去過楚國,所以周公祭祀路神來引導他。襄公去過楚國了,然後祭祀路神,來引導君王。不去,到哪裡去?”
三月,昭公到楚國去,鄭簡公在師之梁慰勞昭公。孟僖子做副手,不能相禮。到達楚國,不能對答郊外的慰勞禮。
楚靈王建成了章華台這個豪華建築,就想找些人來顯擺,他的臣子顯然滿足不了他的欲望,就算楚國附近蔡、許等小國諸侯排場也不夠,秦、晉這樣的大國君王又不會給楚王面子,魯這樣的中等國家就成了最合适的目标,薳啟彊善于揣摩上意,親自出使魯國,威脅魯人。這裡提到的蜀之役發生在成公二年(前589年),蜀也不是四川,而是魯國地名,當年楚人侵衛、侵魯,逼使魯國人送賄賂求和,還派了質子求和。薳啟疆這話裡意思很清楚,魯昭公如果不給楚靈王面子,楚國就要象當年一樣入侵魯國,迫使魯國求和,隻是說話的口氣用了外交辭令顯得委婉。
同樣一個夢,梓慎和子服惠伯的解法不同。從子服惠伯的話裡我們知道,周公到過楚國。我們還了解到了祖這種祭祀路神的儀式。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