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步高老師對韻課之正對,反對
第一,的名對。(又名正名對、正對、切對)
的名對者,正也。凡作文章,正正相對。上句安天,下句安地;上句安山,下句安谷;上句安東,下句安西;上句安南,下句安北;上句安正,下句安斜;上句安遠,下句安近;上句安傾,下向安正。如此之類名為的名對。初學作文章,須作此對,然後學餘對也。
或曰:天地,日月,好惡,去來,輕重,浮沉,長短,進退,方圓,大小,明暗,老少,兇佇,俯仰,壯弱,往還,清濁,南北,東西。如此之類,名正對。
詩曰:東圃青梅發,西園綠草開;砌下花徐去,階前絮緩來。釋曰:上二句中,東西是其對,園圃是其對,青綠是其對,梅草是其對,開發是其對。下二句中,階砌是其對,前下是其對,花絮是其對,徐緩是其對,來去是其對。如此之對類,名為的名對。
又曰:手披黃卷盡,目送白雲征。玉霜催草色,金風斷雁聲。片雲愁近戍,半月隐遙城。釋曰:上有“手披”,下有“目送”,上“黃”下“白”,上“玉”下“金”,故曰的名對。
又曰:雲光鬓裡薄,月影扇中新;年華與妝面,共作一芳春。釋曰:上有“雲光”,下有“月影”,落句雖無對,但結成上意而已。自餘詩皆放,此最為上。
又曰:送酒東南去,迎琴西北來。釋曰:迎送詞翻,去來義背,下言西北,上說東南,故曰正名也。
又曰:鮮光葉上動,豔彩花中出;疏桐映蘭閣,密柳蓋荷池。釋曰:持“豔”偶“鮮”,用“光”匹“彩”,疏桐密柳之相酬,故受的名。
又曰: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有虛名實名,上對實名也。
又曰:恒斂千金笑,長垂雙玉啼。
元兢曰:“正對者,若堯年、舜日。堯、舜皆古之聖君,名相敵,此為正對。若上句用聖君,下向用賢臣;上句用鳳,下句還用鸾;皆為正對也。如上句用松桂,下句用蓬蒿,松桂是善木,蓬蒿是惡草,此非正對也。”(日·遍照金剛《文鏡密府論》)
出句、對句的意思是同一方向并立的,相互補充,相互烘托。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毛澤東《長征》)“破帽遮顔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魯迅《自嘲》)“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杜甫《登樓》)
這類對仗雖然上下兩句意思同一方向并立的,但各具意義,内容并不相同。正對上下兩句的内容,須力避同義、近義。因為短小的近體詩中須包含豐富的内容,若出現重複内容,哪怕是一點,也會使詩作顯得臃腫、蒼白。
反對
出句、對句的意思反向并立,具有強烈對比、映襯作用。“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毛澤東《和柳亞子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自嘲》)“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這類對仗揭示矛盾尖銳,表達愛憎分明,形象對比強烈,做得好具有很高的藝術感染力。
故麗辭之體,凡有四對:言對為易,事對為難;反對為優,正對為劣。
反對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對者,事異義同者也。仲宣《登樓》雲:“鐘儀幽而楚奏,莊舄顯而越吟。”此反對之類也。孟陽《七哀》雲:“漢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此正對之類也。
幽顯同志,反對所以為優也;并貴共心,正對所以為劣也。
- 上一篇 《伊豆的舞女》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故事
- 下一篇 無題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