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章

《素書》第一章《原始章》開篇說到,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不可分離。首章如果你搞明白了什麼是道、德、仁、義、禮,後面的内容自然也就比較容易理解了,首章才是最精華的地方。

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道就是天道、天理,是人所遵循的規律法則,萬事萬物都遵循着這個規律,但是萬事萬物包括大多數的人都不明白為什麼要遵循,遵循的是什麼,這就不知其所由。世間萬物分為四類,無機物,植物,動物和人,人與其他三類最大的區别在于人是有思考思考的能力,植物不能動不能思考,動物能思考,按照一定的方式去做事情,而人是有思考為什麼的能力,所以有些人是可以得道的,大多數一般人放棄了這個能力,不會問為什麼,随波逐流,因為思考所以然是需要強大的意志力,堅定的去探求才行。我們去探究了萬事萬物的原由,于是就有了德,

德者,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德就是人從天道中有所得,掌握了一些天道的規律。這裡其實已經一語道破了天道,萬物都有萬物各自合理的欲求需求,我們隻要順着所掌握的天道,讓萬物順其所欲發展,就算是有德了。另外這裡也有一層意思是我們順着萬物合理的欲求去探究,也就能掌握其中的道。當然這裡的欲并不是指那些不好的欲望,而是從心所欲不逾矩,不逾越天道的欲,如果是滿足他人邪惡的欲求,那是助纣為虐了。要想不助纣為虐,就要從自我出發,正自己的心,該如何正自己心呢,于是乎就有了仁,

仁者,人之所親,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仁就是一個人的仁愛關愛之心,每個人都有慈善恻隐之心,有了這仁愛之心,将仁愛之心擴充之萬物,我們就能讓德不偏不倚,讓求道之欲求,生生不息。不過我們大多數人的仁心會被私欲所戰勝,該仁愛時被私欲所擾,從而産生了偏差的行為。如何讓自己的行為沒有偏差呢,就得有一套合宜的标準,就有了義,

義者,人之所宜,賞善罰惡,以立功立事。義就是一個人作為人何為正确的标準,我們想要将仁愛之心擴充至萬物,就要有一套行為準則,依靠這個标準去賞善罰惡,就能立功立事。但是你光有标準不行啊,你還得去執行,踐行才行,就有了禮。

禮者,人之所履,夙興夜寐,以成人倫之序。有了适宜的準則,我們還得去踐行履行,把準則養成一種人倫習慣,就像晚上要睡覺,白天要幹活一樣的自然,這樣我們的生活就有序了。

所以這五者的關系也就很明确了,他是一環套一環的,不管是順着來還是倒着來,這五者都是一體,一套循環的方式。夫欲為人之本,不可無一焉。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擁有很完整的這五項,我們如果想探究人之本,想做大智慧的人,想有一番大的成就,這五者就缺一不可了,所以我們要去修身,去修煉。那通過修煉得到這五者後,有什麼作用好處呢?

賢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審乎治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故潛居抱道以待其時。若時至而行,則能極人臣之位;得機而動,則能成絕代之功。如其不遇,沒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後代。有了道德仁義禮這五項之後那我們就能審時度勢,時勢有利,就入世建功立業,可位極人臣,立絕代之功。時勢不利,就隐居田園,明哲保身,做做學問修修心,也可傳道受業,造福于後代。不管時勢利或不利,至少在後世中都能有個好名望,都能受後人尊重。講完道德仁義禮五者關系後,接下來就詳細講解各個方面。攜手亦軒,我們一同進入素書的世界,體悟先賢黃石公的智慧。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