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存錢更難的,是忍住不裝體面

...

自媒體的第72天,原創第34篇

“我可以窮,但不能看起來窮。”  這是我30歲前的生存信條。

- 月薪4000,咬牙買輕奢包,分期6個月; 

- 請同事喝奶茶必須點最貴款,自己點一個特價款; 

- 孩子的衣物必須選品牌新款,自己悄悄買過季清倉款。 

一組縣城數據顯示:縣城家庭年均“面子消費”占比達收入35%,超60%的縣城女性因攀比負債。我想我就是其中的一份子。

回到小縣城兩年後,我發現小縣城的收入銳減,就我那一個月的工資,給孩子買幾身衣服就沒了。于是我決定撕碎自己的套子,開啟我的“人間清醒”三步走。

第一步:承認自己就是個普通人,不再追求花錢無節制的生活方式。

- 不再繼續為自己充值美容卡,改為在家自己敷面膜; 

- 注銷信用卡,停掉花呗,不再寅支卯糧;

-重新整理了自己的衣櫃,把衣櫃騰出空間來了衣服穿搭功力才凸顯了出來,從此以後缺一件才添一件,不再沖動購物。

第二步:建立“反虛榮”消費法則,主打一個實用但不降低體驗感。

把去酒吧改成買酒回家在陽台喝,一次成本由三百降至二十塊;

把各種輕奢皮包改成了帆布包,節省大幾千;

把奶茶換成自制百香果茶,一年節省好幾百。

第三步:把“省錢”變成家庭戰略

我主動向老公提出不用過各種花裡胡哨的節日,如果真要買,就給我買金子(夾帶私貨哈哈);

我不再無腦給孩子買衣服鞋子,而是接收來自親戚朋友的饋贈,我們生孩子晚,他們有很多九五新的衣服鞋子,我們小孩都可以穿。但是在生日的時候,我也會給孩子買她最喜歡的仙女裙,我想讓她知道自己值得。

當我開始“不裝”後,發現生活原來可以這麼惬意。

我頂着素顔去早市買菜再也不怕碰見熟人;不喝奶茶拒絕拼單也是張嘴就來;安然開着自己十幾萬的代步車,我再也不将住更好的房子,開更貴的車作為我的人生目标了。

現在,再也沒有任何面子消費能綁架我,我真正感受到了生活的自在。

不追求外表體面的我,靈魂似乎也得到了淨化。因為減少了太多俗物的幹擾,我才能聽見自己的心。

以前我不理解人活一世,不追求體驗高級的物質生活,隻追求精神的富足的人很傻,現在我似乎在接近這種狀态:我是誰?我在這三萬天最想以什麼樣的姿态度過?

我還是那個我,但由于我不斷追索生命的意義,我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狀态。我隻專注于自己想要達成什麼目标,并積攢一切力量向前。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