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大家的祝福悉數收到
“叮咚”。
好巧不巧。剛剛睜開眼,就聽到手機提示音。
點亮手機,各種App紛紛發來消息。
“生日快樂!”
回不了“謝謝!”,不是咱沒禮貌。而是,打從記事兒起,咱就從沒正兒八經地過過生日。
你祝福你的,我堅持我的。
曆來如此。
不過生日這件事兒,無論别人怎麼認為,是他們的事情。我管不了,也管不着。
我之所以堅持不給自己過生日,理由很簡單:八九十歲的老人都還健在,過生日,還輪不到黃嘴鴨子還沒退幹淨的“小孩牙子”。
既然,被手機吵醒,咱還是該幹啥,幹啥吧。
碼字,這詞好。
比踏馬張嘴閉嘴“寫作”、“寫作”,聽着更像是人話。
起碼,渾身上下不起那種招人讨厭的雞皮疙瘩。
說白了,碼字,跟“搬磚”差不多。沒那些人說得那麼“高大上”。
最近,互聯網的圈兒圈兒裡,又甩出了一個新詞:叫個“口力勞動”者。
當然,這個“口力勞動者”一詞,最先出于誰之口?又是為哪位大仙量身定做?究竟這項“口力勞動”,将來能不能成為勞動和人事部門定義為一個新的特殊工種?你們可能比我都明白。
咱先把“口力勞動”這一新興的特殊工種,也就是一般的人根本做不了的事情暫且放下。隻說說以“搬磚”為代表的體力勞動,與以“碼字”為代表的腦力勞動比較,誰更累些。
說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一定有人會理直氣壯地告訴我,兩者之間沒有什麼可比性。
他們會直接了當地抛出來自已的答案,搬磚一定比碼字累。
我倒覺得,無論哪一種勞動是不是累,就看你是怎麼樣的心情去做。
同樣是消耗熱量,單純從勞動來說,體力勞動要累,累的是身體,而腦力勞動,累的是大腦。
隻要是你喜歡的去做,就不會累。你是不是與我有同感呢?
請在評論區告訴我。
關于從事“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人,誰更累,誰更辛苦一點,有人早已經給出了自己既有科學依據,又有數據支撐的結論:
他們認為,當人處于思考的時候,大腦内的數百萬個神經元,會相互傳遞信息,并把大腦的指令,傳遞到身體的各個部位。
這些神經元,在工作的時候也需要“燃料”。據測算,它們每天會消耗掉肝髒儲存血量的75%,而耗氧量更是驚人,約占全身耗氧量的20%。
神經元消耗能量,有它獨特的方式。
首先,大毛細血管壁附近的星形膠質細胞,從血液中吸收能量豐富的葡萄糖,并将這些葡萄糖,轉換成神經元可以吸收的形式。
神經元利用這些能量生産神經遞素,并最終形成思想。大腦思考得越多,其神經元需要的葡萄糖,也就會越多。
除此之外,大腦為了生存,每分鐘需要0.1卡的熱量。當人集中精力去完成一項專注力極強的工作時候,人的大腦每分鐘消耗的能量,則是1.5卡的熱量。
相比之下,人在行走的時候,每分鐘大約消耗4卡熱量,而像跆拳道那樣的激烈運動則每分鐘消耗10卡熱量。
從事體力勞動的朋友,多以肌肉、骨骼運動為主,能量消耗多,需氧量也高,一般中等強度的體力勞動者,每天可消耗3000-3500千卡的熱量,比腦力勞動者高出1000-1500千卡。
如果,從等長的時間熱量消耗來比來比較,自體力勞動者,自然熱量的消耗會得多一點。
回過頭來,這就是我今天為什麼要說,在一方“靜”土,專心緻志地碼字人的不容易。
盡管自媒體的紅利期已經漸行漸遠,盡管漸行漸遠的紅利期中,那個人人追逐的“風口”離這裡越來越遠,很多人還選擇在這裡默默堅守,就很棒。
凡是堅持下來的人,都值得尊重。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