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異家庭的孩子要會“哭”嗎

我和老公都身處離異家庭,我和老公都不是會“哭”的孩子。

老公的父母在他高三的時候就離婚了,經曆了溫飽,小康,再到現在父母離異後走了些下坡的普通生活。我的父母在我高一的時候離婚,小時候過着“還不錯”的生活,後來一直被家裡灌輸着中産階級的我們,現金流一直“緊巴巴”,“沒錢”的思想。

我和老公2016年結婚,老公的家裡出了首付,至今我也沒搞明白到底是“不知窮富”的公公出的,還是“坐吃山空”的婆婆出的,但我知道不管是誰的錢都不容易。我爹當時已再婚,也是空守一套房,我媽離婚的時候幾乎沒帶走什麼,自身難保窮的叮當響。我和老公沒有和家裡提過任何的需求,表達過一絲絲任何的期望,父母贊助多少,都是感恩,理智到似乎和最親的人之前,缺少了那麼些親密。即使老公在帶我看了幾次房後,我的心理防線差點崩掉。年少無知,原來那麼那麼那麼多錢,在上海隻能買到那樣那樣那樣破舊的房子。這是我第一次較為深刻的感受到,家庭離異帶來的“尴尬”,重組的家庭,遇到人生的大事,勁是無法往一處使得。

最近這幾年,獨立生活,讓我們期待,迷茫,坦然,放下,到至今忍不住保留着一絲期待。不得不承認,在上海這樣的城市,我和老公真的是資質平平的普通人。想為在一線城市能追趕到原來二線城市的生活水平而奮鬥,資質平平的我們就會不得不付出身體的代價。之前斷斷續續生病的一兩年,我怕了,退卻了,不想透支生命,也不想老公透支生命,接受了我們的平凡,接受了更好的城市,搭配着下降的生活水平。當不禁透露出一絲絲無奈和期望的時候,甚至連“撒嬌”都算不上的時候,就會有人和你說:在上海能這樣不錯了,要知足。但即将要為人母時,回味着從重組家庭的家長口中說出這樣的話,不免一絲落寞,當親爹也被“洗腦”似的說出這樣的話時,自尊心也就讓自己更加不會“哭”了。摸着肚子裡的寶寶才能感受到,親生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隻會覺得付出的不夠,而不會讓他們“知足”,何況我們一直是懂事的孩子,我們從沒主動的索取,也對得到的一切表示感恩,但無意間也慢慢熄滅了“撒嬌”的小火苗。

這一次思想上的沖擊,是因為堂弟要買房結婚而引起的。一開始的我還很擔心堂弟的家裡壓力太大,記憶中他們應該比我們家要稍微“窮”一點,又是男生,必然要挑起上海買房的重擔。經過一番深聊才發現,我确實有點“閑的無聊”了。1+1>2就是完整家庭的力量,毫無保留的付出,是不用商量的默契。我原本追求的男女雙方應各出一半的平等,也在他們身上能夠實現。再一次的感受到,完整的原始家庭,1+1>2大的不是一點點。

我能理解我結婚時我爹已經用盡全力,即使當時父母沒有離婚,可能也隻能這樣。這些年,家裡的生活也一直在走上坡路,卻似乎因為是重組的家庭,即使上坡,與已經獨立的我們也毫無關系了。我們接受,因為從不會認為我們應該理所當然的從父母身上獲得什麼。

這樣的我們好像被扔進社會的孤島,為回到原本的生活水平而努力。雙方父母的離異,讓我們和身邊的兄弟姐妹的差别就是,我們雙方都沒有可回的“娘家”,我們不會偶爾撒個嬌,偶爾哭一哭,然後被投食。我們不夠有信心,在做各種選擇時畏首畏尾,因為我們心裡沒底,身後沒盾。我們更充滿擔心,未知的雙倍贍養責任,是否會讓自身難保的我們,即使力不從心,依然會透支自己,為無法走過的心裡那關,即使沒有被要求。我們小心翼翼的走着每一步,也不敢漏出一絲膽怯,也不敢“哭”。因為我們不想被可憐,好像稍微“哽咽”一下,就會被冠上“不知足”的名号。但我們其實很擔心,為即将出世的寶寶,害怕它到了應該有自己獨立空間的年齡,我們卻提供不了這樣的條件,總是希望可以給的再多一點,再多一點。

深夜的感慨,可能是快要臨盆的孕婦,突然的焦慮。我也知道如果我和我爹“哭一哭”,一定會被“投食”。但是我不想,不想打破現有的平衡,不想被别人輕視,不想因為看到别人哭有糖吃,自己就也要去哭一哭。接受自己的平凡,接受自己的能力,和生活妥協,無法給寶寶提供的物質條件,隻好用精神榜樣來彌補了。如果是個兒子,真希望二十多年後男方買房的觀念能淡化啊…尤其是在上海這種工資漲不過房價,且價比天高的鬼畜之地。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