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有緣相識卻無緣相守?
曾經車馬都很慢,書信很遠,一輩子所認識的人非常有限,所走過的道路也有很大邊界。
如今的我們有緣相識,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尤其是線上,方便太多。
就不說比傳統社會,就是比上個世紀,我們享受了移動互聯網帶來的的高效發展;上網聊天、學習、看劇、購物、娛樂,獲取各種各樣的信息,似乎世界盡在網中。
但,你有沒有想過,這麼有緣的我們,随意相識;卻變成了一個“無緣”的社會,轉瞬即逝,都不長久。
所謂“無緣社會”:
是一個沒有朋友、與社會失聯了的“無社緣”的社會;
是一個沒有親人、與家庭疏離了的“無血緣”的社會;
是一個沒有鄉愁、與故鄉隔絕了的“無地緣”的社會。
即無血緣、無地緣、無社緣,人情淡薄。網絡化的相識,快餐式的愛情,從相識到如何相守呢?
雖然科技越來越發達,個人變得原子化,家庭變成了分離化,社會變成了智能化;源于大量的年輕人依然需要離家去大城市,為了所謂的自由,為了謀求生存與發展。
大量的年輕人一方面在網上逃避過多的社會關系紐帶,追求着匿名性帶來的自由的肆意;另一方面又為孤獨而可悲的生活現狀而苦惱。一個人可以解決衣食住行,一個人可以随意旅遊。
大家一邊尋求着私人空間,又一邊渴望着與他人結緣。于是我們在手機上不斷的刷着短視頻,漫無目的的交流,但是放下了手機,卻又對無人可談心的現實感到孤獨。
在這個人滿為患的社會裡,我們每個人都成為一座孤島。失去了血緣、地緣、職場緣。
因為這個世界是一種平衡,物質和精神就是兩個對立面,
物質越豐富,人的智商越退化;
營養越豐富,人的生理越脆弱;
算法越發達,人的思想越空洞;
知識越容易,人的思考越差勁;
科技與人文并沒有同步發展,物質與精神也并不協調,财富與道德更不沾邊;沒有真情,忘記傳統,喪失道德,所以造就了這個社會有緣短暫的相識,卻無緣長久的我們。
人是充滿感情的動物,返回去;隻有返回到地緣、血緣、社緣,才會回歸到傳統道德,才能組織有力量,才能抱團取暖,才能抵禦風險,才能共同發展。因為未來可期的同時,依舊天災人禍不斷,内外并不太平,我們才要結伴而行,共勉!
- 上一篇 散文:誰的記憶裡沒有一頭倔牛?
- 下一篇 内心充盈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