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今天我們共讀《論語》群共讀為政第二的第十六、十七、十八章。下面分享一下兩位書友對第十六章的分享:

常姐分享: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異端,非聖人之道,而别為一端,如楊,墨是也。

異端:過去一般解釋為不同于孔子的思想學說,并提出楊墨佛老加以說明。但孔子時還沒有諸子百家,因此《論語譯注》譯成“不正确的議論”。《論語新解》則認為“異端”是泛指,一事必有兩頭,一線必有兩端,從這端看,那端是異端;從那端看,這端是異端。《論語》這一章是告誡人們不要隻執一端。

中庸: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迩言,隐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這是中庸之道。

我們常說“禍福相依”“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就是不執于異端。


夢憶分享:攻:批判。異端:不同于己見者。批判不同于異見者,于己于人有害,不是君子所為。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第十三》

君子和而不同,周而不比,泰而不驕。允許差異,也欣賞差異。朱子集注說楊,墨為異端。孟子說二者無父無母,禽獸也。楊朱我不了解,墨子我還是很喜歡的。兼愛非攻,愛行天下,隻是不同于儒家的由近及遠,推己及人罷了。

我更願意把這句話理解為孔子的溫、良、恭、讓的具體呈現。

同樣的一句話,不同的人呈現出了不同的理解,很有趣。我覺得這就是共讀《論語》的樂趣所在:我們可以看見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角度;可以看見人的豐富性;可以看見世界的多彩性;可以看到《論語》的慱大精深處。真好!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