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流·徒步武功山日記
“我想要的東西沒有出現,我感覺匮乏、感到疲憊,感到不開心。”女孩委屈地抱怨,眼淚随即奪眶而出。
神馬上回答,“我都準備好了,你想要什麼,”神看着女孩的眼睛,“孩子,盡管去拿。”
“嗯……”女孩猶豫不決,半天沒說話出來,“我說不清楚,就是一種感覺。”女孩想到什麼,又正義言辭地說,“神無所不能,你應該能從我的感覺中知道我要什麼!”
神寵溺地看着女孩,溫柔說道,“我已經知道了,我的孩子,我會給你想要的東西!”
——前記
這場神的安排,是一次“說走就走”的徒步旅行。提前一周朋友約我,然後提前兩天候補到火車票,提前一天買到旅行團的票——僅剩最後兩位。一切都卡着點,又那麼自然地發生了。
而我整周還沉浸在加班的痛苦中,周四晚簡單收拾行李,周五拿了行李便出發了。我的意識、身體,乃至裝備,都沒有準備好迎接這場旅行。
和朋友碰面,朋友提醒我帶的行李太少,期初我并不在意,直到到達目的地、看到其他人的裝備,才意識到自己輕視了這場徒步的難度:我沒帶厚的衣服、沒有适合長距離徒步的包、沒有帶保溫杯、洗漱用品也沒有帶全、身上穿的衣服太薄、鞋子不防水…… 總而言之,和一般的徒步者相比太不專業了,甚至有點不尊重武功山的味道。
但這是一場神的安排,一切的幸運接踵而至:
沒有合适的包,團中正好有人帶了兩個包,把專業的徒步背包閑置給了我;
衣服不夠,朋友把自己沖鋒衣的抓絨,拆給了我穿;
保溫杯和洗漱用品沒帶,途中恰巧有團友多買并分給需要的人;
衣服不厚、鞋子不防水,天氣竟恰到好處,既讓我體驗泥濘中徒步的艱辛,又讓我看到雲霧散去的日出和雲海,我這一身裝備,竟然正合适。
兩天的行程,是對身體的考驗、對大腦的清内存、對眼睛的放松、對心靈的洗禮。我背着重重的包,雙腳踩着爛泥、手拄着竹棍、緩步前行,所有壓力都抛棄一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腳下的石頭上,判斷下一步踩在哪才不會滑到。終于能吃飯時,去感受身體的信号和需求,盡量充足地補充水分、碳水、蛋白質、植物纖維,為接下去的行程存儲能量。晚上,我在心中安慰精疲力盡的身體,洗完澡就放松全身、趕緊休息。
我的身體就像一塊電池,在所有精力用光之後,不錯過任何補充能量的機會,不錯過任何休息的時間,身體竟然很快恢複了能量,甚至比在好吃好睡時還要精力充沛。
忽然想起前段時間偷偷發朋友圈吐槽,自己的身體就像一塊壞掉的電池,不蓄電了。而現在,這場說走就走的徒步,竟然意外地修好了我的“電池”。
我喜歡身處大自然,喜歡全身被霧氣籠罩、被雨淋濕,身上沾滿泥土,雙手觸碰樹和花草,雙眼浸在滿出來的綠意中,呼吸帶着青松、腐葉、泥土和水氣的空氣……仿佛一股腦兒鑽進了大自然的懷抱,像個肆意的孩子一般叫喊、撒嬌,然後看着大自然帶着愛意的眼神,輕輕撫摸我的腦袋,為我拭去一身疲憊。
神應該是聽到了我的聲音吧,所以才會把我渴望的感受,通過一場具體的活動全部裝進我的感受裡,讓我知道我是被偏愛的、是豐盛的、是圓滿的。
在戶外徒步的場域中,和一群人待在一起,和朋友相互關照,我感受到了久違的“鍊接”感,也觀察到了自己對不熟悉的人抱以一種不信任、不懷疑、不期待的近乎“空白”的感覺,而我的“依賴”和“期待”隻存在于信任的人中,這讓我反思,除了工作,社交這門功課還有好多東西需要我去學習。
而正是在這種“空白”中,總是會遇到一些令我感動的事情,比如喜歡同一首歌的默契、在我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的溫暖。這些,是“在路上”、“在經曆中”帶給我的最大的意義之一。
“意義不是思考出來的,而是感受出來的。”不久前第一次聽到這句話,現在我從體驗中,再次經驗到了這句話。
——後記
神問女孩,“你感受到了什麼?”
女孩回答,“我感受到了身體的需求,意識到它們之前一直被忽視;我感受到了和他人之間的鍊接,不被身份标榜的心靈單純的鍊接;我感受到生命力的回歸,當'我'變得強大了,'非我'就弱小了;我感受到……”女孩似乎有說不完的感受。
“我還感受到!”女孩似乎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告訴神,聲音都急促起來,“我還感受到了和你的鍊接!”說完,她有點不确定,随即眼神又慢慢堅定了起來。
“我一直都在這裡,我的孩子。”神繼續露出溫柔的笑,“你随時都可以和我鍊接,随時都可以拿你想要的東西。”
女孩熱切地望向前方,好像所有向往的未來都在不遠處等着她,等着她表達出來,然後依次走進她的體驗裡。她感恩所有遇見的人,感恩發生在她生命裡的事,感恩豐盛和圓滿的體驗。她繼續表達。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