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柳青的《在曠野裡》

柳青是一位在最近十年被高頻率提及、熱議、讨論的作家,一位從做人到創作、從人品到作品都被推至典範的作家。柳青長篇小說佚作《在曠野裡》時隔七十年之後以“新作”的方式問世,意義是多重的。《在曠野裡》擁有很多讓人感佩、令人深思、給人啟示的元素和品質,可以說是一部出自文學大師之手的大作品。

《在曠野裡》的故事并不複雜,一個新來的縣委書記,面對一場蟲害之災,他需要團結幹部,帶領群衆,将這一災害除滅。如此具有年代感的故事。作者在叙事過程中,不斷加入限定語,讓簡單的故事變得複雜,讓并不劇烈的動作蘊涵着多重含義,讓每個人物的出現都帶着明确的個性色彩。

圍繞除滅棉蚜蟲害,小說展示了多種觀念、做法之間的不同,尤其是這些差異導緻的心理較量與行為沖突。朱明山需要統籌各種關系,既要制止不良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又要保持各方工作的積極性;既要群衆改變觀念,又要真正能夠帶領群衆投入這場戰鬥。同時,彌散在這些錯綜複雜的工作關系當中的,還有包括朱明山在内的關于家庭、愛情的描寫。有些描寫甚至可以說微妙至極,令人稱絕。以朱明山為例,他與妻子高生蘭之間其實已經産生隔閡,感情上也日漸疏遠。他在去往縣裡的火車上結識了團縣委副書記李瑛,一個從氣質到上進心、從長相到言辭都很讓他欣賞的女子,而李瑛對這位新來的書記,也同樣充滿了好感。期待是共同的,但克制更加必要。特别生動的是,小說的第十二節,朱明山同年輕幹部崔浩田談起了關于戀愛的話題。朱明山不但從崔浩田口裡确認了他同李瑛之間的某種似有若無的關系,而且還以真誠的口吻鼓勵他繼續追求自己的愛情。微妙的心理和急切的言辭中,又有一個長者和領導的克制與大度。混雜其間的多重意味,讓人讀之慨然。總之,這是一部看上去故事簡單的小說,内裡卻充滿了可見或可感的複雜微妙。

《在曠野裡》的語言又是文學的,所有的叙事和細節描寫,都穿綴着各種限定,使得描寫對象總是顯示着特别、個性及精細之處。

《在曠野裡》的主要人物是縣委書記朱明山,在工作方法上,他代表了正确的一方,縣長梁斌則扮演了并不同步甚至并不同向的角色。但小說并沒有把梁斌推到諷刺對象的程度,朱明山以其政治上的智慧保持着跟縣長的溝通,作為小說人物,他們之間達成地位上的平等,這實屬不易。朱明山當然是堅持原則的領導幹部,但每當有幹部對梁斌的做法表達不滿時,朱明山總是告訴大家縣長說法和做法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這既是面對複雜工作與災害挑戰必要的審慎,也體現出以團結的态度處理關系的睿智與技巧。

《在曠野裡》帶給我們的啟示是多重的。我甚至認為,連結尾的“(未完)”字樣,也有一種恰到好處的美感和妙處。人物故事的确尚未完結,但我們仍然可以認定,它已然是一部相對完整的長篇小說。原因在于,小說中的人物出場,人物之間的關系、故事以及由此産生的矛盾線索,人物的性格特征,都已相對清晰。我們甚至可以這樣想象,目前的戛然而止,也有其“不到頂點”的奇妙。

柳青能把如此枯燥的主題小說寫得如此生動精彩,真的值得我們學習!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