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斧聲燭影”神秘面紗(3)

  三,趙匡胤的兄弟

趙匡胤一共有兄弟五人,分别為趙光濟、趙匡胤、趙光義(趙炅)、趙廷美、趙光贊。五兄弟均為杜太後所生(《宋史.杜太後傳》)。

有讀友可能不理解:古人取名字,非常講究輩分排行。同胞兄弟的雙字名中,除了姓氏之外,都有一個相同的字。比如名将楊業的七個兒子,名字依次為楊延昭、楊延浦、楊延訓、楊延玉、楊延瑰、楊延貴、楊延彬;名将呼延贊的四個兒子,名字依次為呼延必興、呼延必改、呼延必求、呼延必顯。

趙匡胤同胞五兄弟,輩分相同,五個人名字好像有點混亂啊?其實啊,這裡面的情況有點複雜。

趙匡胤兄弟五人,成年的隻有三人,最初的名字也都是“匡”字輩!成年的三人分别是老二趙匡胤、老三趙匡義、老四趙匡美。而老大趙光濟和老五趙光贊出生不久夭折了。

應該說,老趙給三個成年兒子取的名字,是中規中矩的!奈何老趙家洪福齊天,五兄弟的老二趙匡胤做了皇帝。封建王朝有規矩啊,皇帝的名字,臣民是不能使用的,即便是親兄弟也不行,這叫避諱(姓不用避諱)!因此其他兄弟的名字中的“匡”字,就得改。

趙匡胤诏令,“匡”字統一改為“光”字,這樣一來,趙匡義變成了趙光義,趙匡美變成了趙光美,而趙光濟和趙光贊的名字,是趙匡胤做了皇帝後追賜的。他們出生有沒有名字?或者說有名字是什麼名字,史書沒有記載!

那麼,老四趙光美最後怎麼又成了“趙廷美”呢?那是因為,後來老三趙光義也做了皇帝,按照避諱的規矩,趙光濟、趙光美、趙光贊的名字還是犯忌了,還得改才行!但是這一次,趙光義表現得比較開通,他覺得趙光濟和趙光贊死了多年,沒有必要和死去的兄弟在一個名字上較勁兒,更為主要的是,趙光濟和趙光贊的名字,是哥哥趙匡胤追賜的,趙光義不好動手修改。因此隻建議趙光美将“光”字改為“廷”字,趙光美也就成了趙廷美!

現在我們再來看一看趙匡胤五兄弟的簡曆。

老大趙光濟,出生年月不詳,卒年也不詳,夭折。公元962年(太祖建隆三年)四月,贈中書令,賜名,追封邕王,後來改封曹王。

老二趙匡胤,略;

老三趙光義,出生于公元939年,比趙匡胤小是12歲。公元960年,趙匡胤即皇位,封趙光義為“殿前都虞侯”,挂“睦洲防禦使”的職銜。

“殿前都虞侯”是宋朝禁軍殿前司的重要職位,“殿前都虞侯”以上還有“副都指揮使”,“都指揮使”,“副都點檢”,“都點檢”。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之後,裁撤了“副都點檢”和“都點檢”的職位。

“團練使”、“防禦使”、“觀察使”、“節度使”都是宋朝的高品級的虛職官,這些官職隻有品級和相應待遇,沒有具體職事,也不到地方去任職。

睦洲在今天的浙江淳安,趙光義領“睦洲團練使”,人卻待在京城,并不到睦洲去上任,更不到睦洲去處理相關政事,這是宋朝官職的一大特色!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