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心懷忐忑的代課
今天幫一個老師去某個七年級班代課,在辦公室和兩個熟識的老師說起這事,他們兩個的嘴角不約而同地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
我追問原因。他們說,自從見識了那個班的孩子,就覺得自己班的孩子無比可愛。然後他們和我說起那個班的孩子上課時種種不可思議的行為。
雖隻代一節課,但想到同事說的,心中還是難免有點忐忑。
走進教室,心中暗忖:還好,除了十多個空位,其他孩子與我印象中的學生别無二緻。他們的眼裡滿是疑問與好奇,換課了,還是換老師了?我笑着解釋,我隻是代他們老師看一下班。黑闆的右邊赫然寫着“下午考政治,複習”,我就順水推舟讓他們複習政治。
二次鈴聲響後,班上十多個空位陸陸續續被填滿了。這十多個孩子,桌上一本書都沒有。他們坐在那裡,兩眼無所事事地四處張望。我讓他們向班上的同學借本書看看,大部分還是很聽話地借了書,隻有兩三個無動于衷地坐在那兒似笑非笑地看着我。我走過去,替他們借好書,俯下身子問其中一個燙發男孩書去哪了,男孩說,有的人丢了,有的人拿去賣了。離考試還有六七天呢,沒有書,怎麼複習?
帶着十分怅惘我在講台旁尋了張凳子坐下。講桌的左邊坐着一個男孩,他桌子上放着一本數學書,一直沒有翻開。要他拿别的書看,他說書都賣了,這一本還是借同學的。我與他說話的時候,坐在右下側的男孩在那竊笑,他手中的書,也一直沒有打開。我把這兩個男孩叫上講台,讓他們坐在我的兩邊,做我的左右護法。
左護法是那個賣書的男孩,右護法是剛才竊笑的同學。既然他們找不到事做,那就陪我聊會天吧。我問左護法,賣書賣了多少錢,他說,一共十二塊,自己六塊,右邊的同學分了六塊。原來是這樣!難怪我問男孩書的時候,他在竊笑。我對男孩說,零食可以分享,但錢不可随便分享。男孩辯解說,那賣的書裡面也有右邊那位同學的。四角一斤,得三十斤才賣得十二塊錢,這确實不是一個人的書量。
罷,書的事不聊了,聊點别的。我問右護法對讀書有什麼看法,他說讀書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可以讓我們過上好的生活,不讀書将來就隻能到工地上搬磚。我說這并不是讀書的全部意義,比起這些,我覺得讀書更大的意義是教會我們思考,培養我們學習的能力,鍛煉我們抗挫的意志,為我們将來選擇過自己喜歡的生活鋪路。我跟他講起我曾經的學生奮鬥的故事,他默不作聲偶爾點頭配合我的發問。
他五官立體,是個帥小夥,麥色的皮膚彰顯他是一個愛運動的孩子。于是,我與他聊起了體育方面的事。如我所料,他對體育愛之入骨,甚至我問到晚三的自習課如果要他來安排,他打算怎麼上,“上體育課!”他幾乎是脫口而出。當然,這隻能是他的理想。
我問他在學習上有沒有過成就感,他說六年級成績不錯,那時覺得讀書很有意思。我很訝異,問他為什麼現在就沒讀書的心思了。他說自己初中碰到了一個“非常好”的老師,他不讀書就能讓那個老師不開心。孩子啊,你這是意氣用事,最終害的可是你自己啊!我忍不住把我類似的經曆以及曾經的學生與老師鬥氣的事情講給他聽,希望他能從中明白,不喜歡某個老師很正常,但是如果因為不喜歡而放棄自己的學業,是極得不償失的事。
快要下課的時候,燙發男孩走到講台前向我請假上廁所。他走出去沒多久,坐他前面與他隔了兩個位置的高個子男孩沒打招呼,直接走出了教室。我本想讓右護法把他叫回來,但最終還是忍住了,悄聲問右護法,那個男孩在其他課表現怎麼樣,右護法見怪不怪淺描淡寫地說,他向來如此。
左護法是一個比較内斂的孩子,我與右護法聊天,他全程面帶微笑靜靜地聽着。
下課了。我以為他們無需我說下課,沒想到除了剛才出去的兩位同學,其他同學規規矩矩的坐着等着我說“下課”。
我突然覺得自己的忐忑是沒有來由的。他們并不是制造麻煩的“搗蛋鬼”,他們隻是一時被意氣左右迷失了方向的孩子。
但願八年級的他們,能走出心魔,重新找到自己的方向,循着光前進。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