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蘇東坡帶你走過人生低谷

...

放寒假前,在省圖書館借了6本書,前幾本都沒有找到感覺,直到開始翻《蘇東坡全傳》,終于對上了眼。寫蘇東坡的人太多了,大名鼎鼎的林語堂也寫過,本書的作者實在是不見經傳,但是對我來說,有吸引我的點,讀得下去,就是好書。

喜歡蘇東坡的人也太多了,他身上有太多閃光點,但是最有魅力的應該是他樂觀豁達的性格,我想,365天裡,至少280天,他是笑呵呵的,他有一種讓自己快樂起來的能力。

對參禅感興趣,他會花一天的時間,上山下山訪僧問道,深夜才回家,并且樂此不疲,據傳,蘇子常常挾伎遊玩,從時代背景來說,也算“入鄉随俗”,放蕩不羁愛自由,老婆還不管,怎能不快樂呢?愛聊天,就到處閑逛,拉着别人尬聊,實在無話可說,就讓别人講個鬼故事來聽,别人煩他了,罵罵咧咧地推搡,他也不放在心上,換個人繼續聊就是了,他還很毒舌,拐着彎地損人,肚子裡墨水少了,你還聽不懂,實實在在地踐行着——往死裡外耗别人,絕不内耗自己。

找不到人聊天,他也有很多事情可做,到處溜達,在河邊一個勁兒練習打水漂;收集奇奇怪怪的石頭;種田也樂在其中,朝也上東坡,夕也上東坡,不過,有一句說一句,确實比陶淵明的技術好得多;到了已經需要找米下鍋的境地,他也能在廚房找到快樂......

佛教倡導正念修行,将一呼一吸集中在眼下即正念,不回望,不妄想,真實地活在當下,是獲得幸福的途徑。我在看書的時候,發覺蘇東坡就是這樣的生活态度,在其位,他便一心為百姓幹實事,不在其位,他也能做一位快樂的農夫,他不會去想自己曾經身居高位,也是養尊處優的少爺,如今居然落得為填飽肚子煩惱。随遇而安、自得其樂,和他一起生活,會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絕對的情緒穩定,世界毀滅之前,他還能講個笑話給你聽。

在密州驅趕蝗蟲的歲月中,蘇子兩首江城子橫世絕出,這兩首詞一首情意婉轉(抓不完蝗蟲,心中郁悶,想老婆),一首豪邁無邊(求雨雨至,滅蝗蟲有希望了,給自己點個贊),橫看成嶺側成峰,蘇子也有大不同。


...


...

夢,是多麼神奇的存在,它是我們内心深處意願的投射。我們在思念一個人至極時,會幻想與他重逢,朝朝暮暮。但是,夢不一樣,它介于幻想與現實之間,幻想是自己主導的,因自己知道是虛假的而更加虛假;而夢是随機的、不可預測的,甚至有真實感觸的,逼近于現實,所以它美好。

十年生死兩茫茫,轉眼十年匆匆已逝,原來,你離開我已經很久了,這十年,浮浮沉沉,風裡來,雨裡去,歲月多艱,我也早已不是你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郎,你若看見當下這個疲憊蒼老的我,應該也認不出來了。隻是,你依然是那麼美麗如初,溫柔似水,你習慣性地看着我,莞爾一笑,晚風溜進櫥窗,輕撫你柔軟的發絲,我想像之前很多次那樣,看完書,回房間,把頭埋進你的懷裡,或者擁你入懷,我也有很多的委屈、失意想對你訴說,隻是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甚至,我已經感知到這是一個夢,我不敢動,不願意醒來,我隻能遠遠地、默默地看着你,淚流滿面......

我總是被“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一句打動,越是年長,越能感受到語言的蒼白無力,這世間的很多事,雲霧缭繞本就是看不清的;很多感情,一往而深卻又是道不明的,慶幸的是,還有那麼一個人,可以讓你袒露自己的脆弱。如果再見面,我們什麼都不要說,你若看見我的眼淚,那便是這一路風霜,幻化成雨。

看東坡起起伏伏的一生,有很多讓我心生感觸的地方。比如蘇轼的爺爺蘇序,一個十分可愛的老爺爺,他樂善好施,慷慨大方,蘇洵早年也是放蕩不羁,雲遊四海,這些都對小蘇有着耳濡目染的影響;比如政權更替下,文人政客的命運起伏,真是如曹公所言“鬧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變法、不變法、變法、不變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政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得已,如跷跷闆一般,此一時彼一時,但在沉浮間也有令人動容的閃耀光輝,比如面對曾經一心要置自己于死地的章惇,蘇子豁達的胸襟應該能讓天下人為之折服;比如蘇轼與王安石之間的君子之争,雖然在政治上你死我活,但走下朝堂,竟也能相互諒解、彼此崇敬,讓我感受到了純粹的生命品質——實事求是,仁慈公正,真正是閃耀奪目的人性光輝......


附:

《蘇東坡全傳》讀書筆記

秦曉 著

中國友誼出版社.2021.9

2025.1.30-2.4讀完

【簡介】

蘇東坡:詞人、詩人、散文家《赤壁賦》、書法家《寒食帖》(天下第三行書)、畫家(墨竹一派)、官至禮部尚書。

結發妻子:王弗,“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女主角。——蘇邁。

第二任妻子:王閏之,王弗的堂妹,“惟有同穴,尚蹈此言”。——蘇迨、蘇過。

侍妾:王朝雲,“一肚子不合時宜”,人生知己,東坡寫給她的詩最多。

【蘇東坡的人生地圖】

早年

四川眉山(1036年出生—21歲):童年、少年時光。

開封(1056年 21歲):三蘇進京趕考,千古第一,名震京師。一同及第的還有章惇、曾鞏等。

回眉山(1056-1059年 21-24歲):為母親守孝三年,回京辭職,制科百年第一。仁宗譽之:兩個太平宰相。

仕途初期

鳳翔(陝西)(1061-1064年26歲-29歲 ):1063年,仁宗逝,英宗在位,任鳳翔府判官,開始政治生涯,結識陳慥。三年後回京。第二年,而立之年,蘇洵、王弗去世。

回眉山(1065-1069 34歲):守孝3年。1068年,娶王閏之。1069年返京。此時,神宗在位,一心變法強國。

杭州(1071年 36歲):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出任杭州通判,遇朝雲,看上宜興(江蘇)。

密州(山東諸城)(1074年 39歲):任密州知州,無限風光。

徐州(江蘇)(1076年 41歲):任徐州知州,任職兩年。

湖州(浙江)(1079年 44歲):任湖州知州,同年,烏台詩案。在京關押4個多月。

烏台詩案 被貶生涯

黃州(湖北黃岡)(1080年-1084年  45-49歲):任職四年半,東坡居士傳開,買房産在常州宜興。汝州未至返回,去往登州任職五天,回京。

開封:(49-51歲)打破限制,連升12級,厲害了,我坡哥。

杭州、颍州、揚州(56-58歲):自請外放,兩年知三州。

貶谪歲月

定州(河北)——惠州(廣東)(59-62歲,三年)——儋州(海南)(62-65歲 三年)——北歸,回宜興——66歲病逝常州(江蘇)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