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史略述(10)

大哥家的孩子們

大哥雖對子妹們不怎麼關愛、體貼,但對整個家族的貢獻還是可圈可點的;在延續劉氏香火,為老人送終方面,他比我們做得都好。

我和二哥都隻有一個女孩,大哥和大嫂卻養育了五個孩子,其中三男二女。

就家族這棵大樹而言,起碼在父親這一支脈上沒有枯萎,仍在繼續開枝散葉。

大侄女叫金華,大嫂在世時給她找個婆家,一個大隊,是村東毛莊的。侄女壓根不滿意這樁婚事,可大嫂不允許她不同意。

男方的父親倒是個老實的莊稼人,這邊家裡因為缺少勞力,所以,他經常過來幫助料理自留地裡的農活。

大嫂是個要面子的人,毀約的話,覺得對人家有點虧欠,拉不下臉來。

1981年我去南京畢業實習時,曾順路拐老家一趟。當時侄女還沒結婚,我卻看到她的準公爹戴着草帽,在大太陽下,牽着毛驢拉碾輥,幫助脫麥粒。

由于一開始就不滿意,婚後沒少生氣。在大嫂去世兩年後的一天,夫妻倆又吵了一次架,侄女覺得日子沒法往下過了,到母親的墳前大哭一場後,喝農藥自盡了。

我和大侄女、大侄子年齡相差不大,小時候常在一起玩兒,感情一直不錯,甚至比與他們的父母關系還好。

獲悉此事後,我心裡難受了好多天,一直覺得她不該輕生,太不值得了。

大侄女去世後,兩家就斷絕了來往;不過她生了一個很聰明的男孩,後來考上了中國科技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北京工作,一直與他的舅舅和表子妹們保持着聯系。

大侄子的名子叫國旗,大嫂和大侄女相繼出事後,他成了家裡的頂梁柱。那時他已結婚,媳婦姓張,名叫鳳,娘家就是織姐嫁到的那個張莊。

張鳳是個淳樸的農村婦女,忠厚老實,家裡地裡的活都會幹,并深谙尊老愛幼和相夫教子之道。

也正是這個任勞任怨的侄媳婦,在那段困難時期,協助丈夫和公爹,共同撐起了這個支離破碎的家。

直到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都結婚,大哥又娶了後大嫂後,才各自分開過。

說實在的,在這方面,大侄子和侄媳婦做的要比當年大哥、大嫂他們做的強多了。

我們劉氏家族有信道的曆史,到了我這輩再往下,就是不那麼虔誠了,但還是在信。

唯獨我這個大侄子,算徹底放棄了信主,焚香燒紙、請敬神明的事都幹;他口才和人緣關系都不錯,鄉親們有紅白喜事時,還常請他作司儀。

除了大哥,我們子妹們都遠在他鄉,也多虧有這麼個大侄子,每年清明都去添墳、祭祖。

我覺得前輩們不讓焚香、燒紙也是為了減少後輩的麻煩,但作為後代如果把什麼都省了,就少了些懷念祖先的抓手。

所以,我們回去祭拜父母親時,都是讓大侄子帶着,按他的那道程序來。

說到祭拜,我想起了自己的外公、外婆,他們就母親這麼一個獨生女兒,二老去世後就絕戶了。

2016年我和大姐、三姐回老家,讓大哥家的老二開車拉我們去了他們莊一趟,好不容易找到一位八十多歲知情的老漢,把我們帶到外公外婆的墓地,實際上就剩一堆土包,在不深的麥地中略顯得高一些。

剛下過幾天大雨,怕踏壞麥苗沒敢到墳頭的近前,隻是遠遠地鞠了三個躬,燒了幾刀紙,表達敬意和懷念之後就回來了。

事後我們在想,如果大哥哪怕是隔上幾年去添一次墳,也不至于成這個樣子,作為子女,确實感到對不起母親。

在子妹們中,我和父親在一起的時間最長,但臨終時卻不在跟前。

因為辦喪事時沒有通知,在外地的子妹們都沒能回去。

名義上是大哥把他老人家送走的,實際上也都是大侄子代他父親,為爺爺料理的後事。

大侄子膝下有一男二女,都已成家;兒子叫亞坤,也生一男二女。

國旗的職業是一名農村教師,去年才辦完退休手續,現和愛人一起看護孫輩。

他的兩個女兒離家也都不遠,經常能見面,挺好。

大哥的另外三個孩子,和我年齡有懸殊,我當年離開家鄉時他們還不記事,我對他們也了解甚少。

老三是個女孩,叫彩雲,現生活在河南省焦作市,膝下一男一女。2016年我和兩個姐姐回家鄉返回的途中,拐去她們那裡住了幾天,她的情況還算不錯,兩個孩子都長得非常标緻,學習成績也相當優秀。

老四是個男孩,叫國政,在兄弟們中排行老二;早年參軍,在部隊幹了十年技術自願兵,還入了黨,本應該是大有前途的,一念之差,硬要求複原回家。

那時大嫂已經去世,原先的社會關系淡化,大哥又不善交際,直到現在還是個正兒八經的農民。

他的愛人是本村黨姓的閨女,生有一男一女。

他們的兒子叫亞斌,亞斌的愛人是西黨村的閨女,小兩口先生倆閨女後,又生了一個男孩。

老五也是男孩,叫國星,他最小,在兄弟們中排行老三。他和愛人是師範班的同學,畢業後都分配到了黨廟學校,後因國星調回本村任校長,把家也搬了回去,夫妻二人現都在東黨村裡的學校任教。

他們有一個兒子,叫亞綱,已結婚幾年,并生了一男一女。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