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塔
老家縣城的西邊有一座古塔。雖然當時城牆與城門都已經蕩然無存,但當時的老人還是用老地名稱城西那一帶為西門,出西門的那條街叫“教場街”。古塔就坐落在廉水河的東岸,隔岸相對的是栖霞山。塔身後緊挨着一座小山包,是古時縣衙背後“靠山”的餘脈。山上有六十年代興建的烈士陵園與烈士紀念碑。小山包的另一側是縣人民醫院。
自打有記憶始,這座古塔就矗立在那兒,沒有高層建築的年代,它特别醒目,在縣城的大部分地方一眼就能看到它突兀地站立着。
老家在城郊的鄉村,被父親駝在肩上去看望祖父祖母時要路過它,我想,我肯定向父親詢問過,這是什麼?是用來做什麼的?是誰建的?
古塔高聳淩空,塔身斑駁殘破,磚縫裡的長出茅草随風搖曳,塔頂長着一株頑強的孤樹,枝葉零落,老鴉時不時從塔頂驚起,或盤旋在它的上空,發出呱呱的叫聲,讓它顯得無比蒼涼。
上小學後,與街坊的小夥伴們一起到塔下遊玩,曾經進入古塔底部,隻見塔内空蕩蕩的,向上直望到塔頂,塔内的梁柱早已經腐朽一空,塔内的基座之上堆滿了殘磚破瓦和朽木,塔外面的空地上也是滿地的瓦礫。塔後面的山上還有不知什麼年代挖的戰壕,壕内已經長滿了蕨草。我跟在夥伴們的後面,一失足滑到了戰壕内,大一點的孩子伸手把我從裡面拖拽上來,心裡害怕極了,因為這樣陰涼的地方可能會有蛇隐藏在裡面。
外婆對我們講,塔下和栖霞山那邊不要去,那裡邪門得很!那河裡有水浸鬼,自古以來想不開投河自盡的人都往那兒去,塔下那裡冤死鬼也有很多。我們聽了後将信将疑。但心裡對塔那兒有了些畏懼。
上小學二年級時,聽大人說,哪家的一個八、九歲的小孩,想從塔内攀爬上塔頂掏鳥窩,結果從塔頂摔到地面上,當場就死了。小孩子們又被大人物告誡了一番。
八十年代初,有關部門開始組織修繕古塔,這時我才知道這古塔叫“無為塔”。施工隊在古塔周圍搭起了腳手架,據說施工隊是從浙江請來的,後來縣裡風傳在修繕古塔時在塔的頂層發現了暗閣,裡面藏有金佛與經書,被施工的工人發現并且帶着這些寶物連夜逃遁了。是真是假誰也不知道,那年代太多無法證實的傳聞。
古塔經過兩次修繕後就成了現在煥然一新的模樣,與童年記憶中滄桑的古塔天壤之别。
古塔興建于宋紹聖四年,北宋宋哲宗趙煦在位期間,那年倒黴的蘇轼被貶往惠州,如果蘇轼經過老家前往惠州的,那麼他一定看到當時大興土木的場景,但沒有記載他是從哪條路前往惠州的,也沒有留下任何詩詞。聽老人留傳下來的傳說,建塔修的運磚棧道已經修到了武裝部那兒。無為塔塔高61.9米,相當于現在的二十層樓高,在宋代這無疑是一件宏偉工程,縣志記載無為塔由杜鑒主持集縣裡七望族财力而共同修建。
無為塔為何叫無為,大概是因為宋仁宗時期推崇無為而治的理念——君主無為,而衆生有為。
我一共登過三次修繕後的塔,前兩次都風平浪靜,在塔上六層看見朝向人民醫院的那面牆上誰留下了一段文字——“X敏,我要愛你一萬年。” 敏我是認識的,回去對她說了這件事,對她說:你的魅力真是夠大的,有人聲稱要愛你一萬年,要我愛肯定愛不了一萬年,一百年都難以保證。
第三次登塔時,我是同一位姑娘上塔的,在塔下時還是風和日麗,剛到頂層,天空中突然烏雲密布,狂風大作,一道閃電伴着不及掩耳的炸雷,吓着姑娘撲到了我身上。我心裡想這姑娘該不是要我幫着渡劫的吧?
塔經千年風雨不倒,足見其功力,有首詩的句子形容古塔“締構千年人換世,消沉萬古鳥盤空。”它終于快到了千年,塔下的人已經更叠了四十代人。
- 上一篇 陰陽入殓師——第八十章巨人觀
- 下一篇 第247章 乞顔老祖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