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之美
我真正看清書店,是在我上了高中之後。
這倒并不是說我之前從來沒去過書店,恰恰相反,我大約一年級的時候就去過,隻不是是去買練習冊,和家長一起,以後的幾年裡也是這樣,而且除了第一次去的是比較大的新華書店,後來去的全是小書店,似乎隻賣練習冊和文具的那種書店。那種書店我也隻是靜靜地站着,買完書,付過款,不帶任何眷戀地離開,生怕别人看出我喜歡書。當時可能我自己也覺得買課外書這種錢不該花,因為課外書是“沒用”的東西。但是這擋不住我讀别人的課外書。當然,我當時有一定閱讀障礙,不太愛讀小說或者是紀實類的,但我對曆史故事很有偏愛,覺得這東西又真實又或許日後有用,恰巧我一個表哥家裡有不少關于曆史的青少年讀物,比如《史記(青少年版)》之類的,正是這類特别好讀的東西,更加深了我對書籍的熱愛。
後來初中的時候,因為零花錢比較多了,我就省着午飯的錢,攢起來買書。那時候因為不喜歡上外面去,每次買書都是托家長帶回來,帶回來的常常不是要的書,而且不是太好的版本,因為那毫無疑問,又是在小書店買的。初中畢業前我已經買過幾十本書了,據說都是在一個書店裡買的,我把将近一百元或者幾百元交給家長,然後看見拿回來的書背後定價全是十元二十元那種。我當時以為課外書都是這個價錢,後來知道,大部分這個價格的都是影印版。
第一次自己去大書店的時候,感覺好像天下所有的中文書都在這裡。那是高一上學期的一個周末,跟同學去過周末,順路想買一本書。我進到書店裡邊,說我想買一本《圍城》。我初中無數次想買這本書,每次把錢交給家長内心都充滿了激動,等着盼着希望能把一本《圍城》拿回來放在我眼前,可拿回來的都是《儒林外史》《邊城》之類的備選方案。後來我完全不期待了,因為帶回來的書肯定是中小學生必讀書目裡的書,那種書不太好的版本比較便宜。所以當我問有沒有《圍城》的時候,我并沒抱多大期望。當時的認識是,不是中小學生必讀書目裡的書都比較少見,很少人看,也很少人買。等到那個店員把書拿出來,我想,這裡還有多少精彩的書啊。這是多麼神奇多麼美妙的地方啊!似乎是文字編碼的帝國,裡邊藏着宇宙的秩序和社會的秘密。
高中三年之中,除了不能出校和不能出門的周末,我幾乎每個周末都去一次書店,在幾個大書店之間開回轉,就像别人去酒吧去歌廳,我感覺到無比的放松。有時候就是站在那裡讀一會兒書,也會感覺生活還是有意義的,起碼這種時刻很有意義。雖然已經知道這裡的幾個所謂大書店,其藏書相較大一點的城市可謂是少之又少,但是其實就算現在想起來也是覺得,在有限的書籍裡找到自己想要的,也是一種快樂,就像在家裡找到自己真正想吃的一樣,顯得不闊氣,沒骨氣,但是溫暖,舒坦。
- 上一篇 孩童眼中的未知世界
- 下一篇 2024.1.30晨間日記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