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醫和禦醫
在古裝劇中,我們經常看到皇帝、皇後、嫔妃、阿哥、公主等人,如果發生意外,總會有人大喊一聲:“快去找禦醫,或者是快去宣太醫。”随後,大夫們就會慌張地拿着藥箱,急急忙忙地進宮施救,不論最終結果如何,都推動着劇情向前發展。由此可見,大夫在劇情中是一個必不可少的角色。然而,有看官可能會疑惑,為什麼有的劇裡将給皇帝看病的稱為禦醫,而有的劇裡又稱為太醫,兩者是一回事嗎?
圖片來自網絡
實際上二者并不一樣。首先,太醫和禦醫的性質不同。一方面,太醫是一個“職官系統”,包括職務的職和當官的官,也泛指醫院的主管、主任、院長、副院長等。另一方面,太醫也是官職的泛稱。而禦醫則是醫官系統中一個品級,是真正意義上為皇族診治疾病的大夫。這有點像我們現在的中科院院士,享受國家特殊津貼的優秀人才。其次,禦醫的品級雖然看似不高(正七品),但與現今的縣處級正職級别相當。古時候的知縣基本上相當于今天的縣級地方政府的最高行政長官或縣委書記,這也算是相當厲害了。而太醫的主要服務對象也不同,最初的太醫不僅要為各大王國的君王服務,後來逐漸專為皇家服務。總的來說,禦醫和太醫雖然都是為皇族服務的醫生,但兩者在性質、品級、服務對象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在古裝劇中,禦醫通常被賦予了更高的地位和榮譽,而太醫則更多地作為劇情的配角出現。這也可以看出,古代社會對醫生的尊重和地位也有所不同。
圖片來自網絡
在太醫職官系統中,有分管抓藥的,管藥的分管處方的等各類角色。根據曆史記載,西漢時期已設有太醫這一官職,而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說》中提到,“太醫以王命聚之”,可見為皇帝和皇族服務的醫療人員可泛稱為太醫。然而,禦醫這個稱謂有時并非常設,而是根據需要奉旨給皇親國戚們診病。在曆史文獻中,成為太醫的條件非常高,而成為禦醫更是鳳毛麟角。從最近的清代遺存資料來看,一朝的禦醫人數通常維持在最多20人以下,可謂皇帝禦前豪華保健醫療小組。
圖片來自網絡
然而,特殊情況下,如遇到皇親國戚們得了宮中禦醫們也束手無策的急難重症,太醫院會從民間尋找最好的郎中進宮看病。這些被稱作欽點禦醫的大夫,他們不僅具備高超的醫術,更承載着民間智慧和經驗,為皇室成員提供最優質的醫療服務。
- 上一篇 爸爸高效陪伴,孩子快樂成長
- 下一篇 本來就這樣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