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容養育》你喜歡這本書嗎?

...

今天這本書,書名是《從容養育》。作者是河南省鄭州市一個著名的自媒體人,羅羅。

本書話題主要涉及以下幾類:

親子關系,性格塑造,情緒管理,規則建立,社會能力培養,學習力養成以及父母自我成長等。正文最後還附有親子閱讀書單和育兒書單。

作者直言:建立在了解兒童心理和兒童發展規律這些科學知識基礎上,才是真正立得住的從容。

本書分8個部分,每部分大約有6篇文章左右。

第一部分    愛孩子更好的方式:有度有愛

1 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從懷胎,生産,抱在懷裡到孩子會走。ta們在長大,母親學會退也很重要。

母親是一個矛盾體,既享受孩子需要你離不開你的喜悅,也煩躁ta時時刻刻的粘人。

你有沒有這樣的體會:孩子出生的頭幾年,煩躁得發狂的時候,好想離開這個小煩人精,哪遠去哪(尤其是全職媽媽)。

可是,真有時間能出去放松。你自己心裡嘀咕:一直都是我照顧ta,現在我突然走了,ta會不會不适應,會不會哭,會不會晚上不睡一直要媽媽?想想還是放棄出遊,真的舍不得。

沒錯,小時候ta吃喝拉撒事無巨細的确需要人照顧,也喜歡纏着你。但長大後,會欣喜地脫離你的懷抱去探索自己的世界。

母親的愛應該是有分寸的。在适當地時候,學會退。讓ta在自己的生活裡學習獨立。因為管得太多,ta會叛逆。如果實在不放心,那也是有策略地引導,而不是橫加幹涉。

有句話,檢驗一位母親是否真正具備愛的能力,就看她是否願意跟孩子分離,并且在分離後繼續深愛着。

如果大人總以孩子小,啥都不懂為由,一直幫ta選擇,幫ta決定,看似避免ta受傷害。其實就是在這一次次的幹預下,孩子失去判斷的機會,也失去對外界事物的興趣。

等有一天,ta想自己做主的時候,就會迫切想離開你。很多人考大學,都想報外省的學校,不就是為了逃離控制嗎?

身邊有安靜乖巧的孩子确實讓人省心,但你了解ta的内心嗎?

有些事,一定要孩子自己去試錯,才會變成他的人生經驗。這是成長必經之路。一直将他拴在身邊,卻失去翺翔的能力不是我們想看到的。得體進退才能成就一個有獨立思想又與父母有适當親密度的孩子。

愛,不是占有,控制,是成全。

2 散養≠放任

閨蜜有個兒子,剛讀小學二年級,聊起來,她感概良多。

她一直是“快樂教育”最堅定地推崇者。可能因為小時候被逼迫學古筝的經曆,她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早教,反對上各種興趣班,提倡散養,堅持讓自己孩子的童年必須以玩兒為主。

她以為這樣孩子就該是最快樂,也最沒壓力的。直到兒子上幼兒園中班,她很快發現了問題。

雖然兒子喜歡自主探索,創造性、獨立性也很強,但放學出去玩的時候發現遇不到能順利溝通地小夥伴。同齡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班,一起玩兒也是分享自己學鋼琴、學跆拳道等有意思的事。但這對閨蜜兒子來說都是陌生的,他在一旁插不上話,不開心。

閨蜜很快發現狀況後,溫和地和兒子溝通,知道他也想報興趣班,就根據兒子愛好選了幾個。但報班沒多久,兒子居然說都不想學了。說興趣班老師束縛太多,不習慣。

既然是快樂教育,她也就沒強迫兒子,不想學就不學,高興就好。她這樣做,既尊重孩子選擇,也遵從自己内心。按她自己的理念來說,這應該能培養一個快樂又開朗地孩子。

但事實是相反的,此教育理念弊端在孩子上小學後顯現出來。

孩子的小學同學不光各有所長,也早就儲備很多科學知識,也提前報班學了古詩、英語、數學。上課不費力,學習成績很好,常被老師誇贊。閨蜜兒子提前啥也沒學,在班裡成績一般,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也不出色,再加上老師和同學的冷落,孩子自信心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

孩子開始問媽媽:“你為啥不讓我小時候多學點東西呢?”

更讓她意外的是,兒子在長期散養和随意環境下,性格上出現唯我獨尊、自由散漫苗頭。他習慣從自己内心想法出發,不懂體恤他人,更不喜被人管教,想做啥立刻去做。這時,她才對一直奉行的“快樂教育”産生深深的質疑。

作者羅羅說,散養是一個很主觀的詞。啥叫散?度在哪?

羅羅有個女兒六六,她愛孩子,也願意給她自由,但這不等于放任她。因為,無規矩不成方圓。

六六吃飯,她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這是“散”。但她必須做餐椅上,離開餐椅,這頓飯就結束了,沒吃飽,隻能餓肚子等下頓,這是“規矩”。

開車帶女兒出去玩,目的地去哪兒她說了算,這是“散”。但路上必須做安全座椅,這是“規矩”。

從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看,孩子小時候是沒有太多自律性的,很容易對一件事情産生興趣,也很容易放棄。在此期間,如果家人沒引導好,就會讓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遇事容易放棄,不懂堅持。

時間長了,孩子對結果沒有期待,也沒享受過程,隻能在“快樂教育”裡變成一個平庸的人。家長很省事,孩子呢,他真的快樂嗎?

六六幼兒園裡有個“小霸王”,基本是家裡散養長大的。在家想幹啥幹啥。上了幼兒園,不好好吃飯,總到處亂跑;該睡覺了,又跑去掀别人被子,自己再哈哈大笑跑開。老師反映給家長,家長卻覺得老師管太多,說老師“違背孩子個性發展規律”。

家長卻很少意識到,這樣任由孩子影響他人,是把自己快樂建立在給别人造成困擾之上。

這種散養是愛孩子還是害孩子呢?如果任其自由發展,在孩子方向走偏的時候仍讓ta個性釋放,不做引導,孩子因此慢慢變得自私、霸道、任性、無視紀律,無視社會規則,那麼孩子以後走上社會怎麼辦?

畢竟,社會是有規則的。

樹苗若不修剪,任其自由生長,就很難長成參天大樹。

散養的精髓“形散而神不散”,看上去方法粗放随意,但内在有規矩。

①不過度在乎結果,一定會重視學習過程。

比如,羅羅不在乎女兒在學習某種技能時一定要考級或比賽獲獎,但希望她從堅持中體會學習的樂趣。

②犯錯,家長必須提醒糾正。

③讓孩子學會承擔自己做事的後果。

比如,他想玩泥巴,可以,但如果因為玩泥耽誤了和小朋友的約好的聚會。那,隻能他自己承擔後果,家長沒法為他補救。

④教孩子尊重他人,懂得基本禮儀。可以讓他做自己,前提是不影響别人。

快樂不是簡單地玩鬧,是做成一件事情後的成就感。自己的努力和收獲被别人認可也是快樂。而且還更有意義。

孩子的學習能力,對新鮮事物永遠保持興趣,願意探索未知領域。這些是需要引導和學習的,孩子不會天生就有這種能力。

六六玩拼圖,從剛開始的不會到能完成複雜的拼圖,并享受這個過程。是羅羅耐心帶着她一點一點學習的,教她細心觀察,教她拼圖技巧,教她慢慢嘗試。會拼圖是小事,羅羅更在意的是,女兒從中學到了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做事,難的是堅持,在困難中仍能信心堅定地找到解決方法,并通過自己努力得到收獲時,那種發自内心的喜悅和自信才是孩子最快樂的時候。

在孩子嘗試探索世界時,放手,不因為自己的主觀感受而限制孩子發展。同時,父母也要在該給孩子立規矩時堅定地去立規矩。

……(未完待續)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