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淺細語(18)︱緻慶水:沒話找話
文/星海月淺淺原創
慶水姐姐:
晚上好!
最近閱讀你分享的語寫文章,發現你閱讀了很多書籍,把那些有趣的知識分享給我。看到那些内容,心中頗為無奈。我一直有閱讀計劃,但卻沒有閱讀的行動力。我想這也是很多人的常态。
我們現在可以說是每天都通過語音寫作通信,每天跟你講述的主要是自己的所見所聞。其實日常生活也不是每天都有那麼多事情發生,還值得去分享的。偶爾在給你寫信的時候,我腦子裡會卡頓,不知道講述什麼,分享什麼。
我們為什麼要寫信?或者說為什麼要通過語音寫作?最本質的,肯定是要提高寫作水平。可最近,我常把語音寫作也寫成碎碎念的形式,是不是太沒有意義了?
其實我明白,在初始階段,能用語音寫作輸出,把語言寫通順就好了,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連這一點都沒法保證,談何去寫有意義的内容呢。也唯有等到語言通順了,提高語寫的準确率和效率,最後再去講究内容質量的問題,寫一些身邊有趣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值得我們思考的内容。
姐姐分享的很多内容,我覺得都挺有意義的,有一些内容讓我不由自主地思考,有些内容讓我增長了見識,也意識到我自己在寫作上存在很大缺陷——我積累的素材太少太少了。
這兩天,我是早上起床之後就馬上通過語音進行寫作,給你寫信。但我發現,原來并不是任何人都适合一早起來寫作的。
我這兩天都是六點起床,起床後也許腦子還沒清醒,語音寫作的效率很低,三十分鐘講述2000字左右,有種寫作沒有靈感,一個字一個字摳出來的感覺。
而且我發現最近能說的都說了,該說的都說了,把我腦海中的素材都給掏空了。這是挺尴尬的一個現實,我好像跟你無話可說。
其實這種情況就像平時我們寫作沒有日更素材,是一樣的道理。語音寫作也需要不斷地積累素材,才有話可說。
現在每天進行語音寫作,我空閑下來,腦海裡就不由自主地去想能說點什麼。說似乎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隻要動動嘴巴就行。其實它一點都不比電腦寫作容易。
電腦寫作,就是手和思維的配合,可是語音寫作,卻需要嘴巴、思維、文字轉換軟件一起配合。文字轉換軟件可不是你說了什麼,就能準确轉換什麼,它對普通話的準确性、音量大小、語音語調、停頓等,都有要求。
寫這篇文章,其實又是一項複盤行動。我在語音寫作方面,也隻是剛剛學步階段,普通話要練習,講話能力要練習,講故事能力要練習,還要繼續擴大自己的閱讀量,知識的涉足範圍,提高自己的認知。
寫到這裡,我偷偷笑了,其實今天這篇文純屬混更。
我今天在寫《南方·北方》系列文。每一次寫《南方·北方》系列文,我都告誡自己,要盡早寫,這樣有些資料要查證,也有時間。結果每次都拖到最後一刻才着手寫。
這一期的文章是關于植物方面的,其實對我來說,我對廣州的植物更熟悉,認為比動物那篇更容易寫。也許就是有這種心理,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寫作效率出奇的低。白天就在寫這篇文章,現在也才寫了一半。
其實像這種科普和文化類的文章是最難寫的,除非寫作者對内容十分熟悉,否則一字一句,都要字斟句酌,就怕引證錯誤。我就屬于不太熟悉内容的寫作者。
每一次寫《南方·北方》系列文,我都耗費很多時間,寫出來的文風,還不盡如人意,幹巴巴的,不如寫故事小說輕松。最近幾個月的《南方·北方》系列文,内容上我可能會有所調整,寫一些輕松類的,但寫什麼,還沒有思路,姐姐有沒有建議?
- 上一篇 小低數學啟蒙必讀
- 下一篇 假如時光回到2000年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