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揚孩子千萬避開這四點!

你會誇你的孩子嗎?

你知道表揚孩子的正确姿勢嗎?

吃飯吃的多要誇,吃的快也要誇,吃菜要誇,吃肉也要誇,你知道你這種見縫插針重量不重質的誇誇大法正在腐蝕你的孩子嗎?

表揚是好事,但也是一門技術活,你要想誇出一個擁有自我的孩子,可能需要避免以下幾點。


...


1,你會誇你的孩子聰明嗎?

《終生成長》的作者卡羅爾.德韋克曾指導了一項包含了幾百名學生的研究。這些學生大部分處于青春期早期,一開始研究人員給了這些學生十道非常難的非語言型智商測試題,他們大多完成的很不錯,當他們完成後,研究人員會對他們進行表揚。

他們首先對一部分學生的能力進行了贊揚,學生們聽到的話是,“哇,你做對了八道題,這個成績非常棒,你在這方面非常聰明!”

接着他們對另一部分學生的努力進行了贊揚,“哇,你做對了八道題,你一定非常努力!”

這兩組學生的起點是完全相同的,但在研究人員誇獎之後,他們的走向開始不同。被贊揚努力的學生并不會感到自己擁有什麼特别的天賦,他們之所以被表揚是因為他們為此付出了努力。

而被贊揚聰明的學生卻因此陷入了固定型思維模式,他們因為害怕失去這種評價,而對有挑戰性,可以讓他們從中學習的任務表示拒絕,他們不想做任何可能暴露自己缺點的事,以避免别人對他們的聰明才智提出質疑。為此他們甚至不惜自我妨礙,他們相信聰明的人是不需要努力的,如果一件事需要努力才能做好,隻能說明他還不夠聰明,于是為了維持這種“聰明”印象,他們會假裝生病,做事不會全力以赴,這樣就算結果糟糕,他們也有充足的理由證明不是因為自己不聰明,而是被别的事耽誤了。

所謂沒有嘗試就沒有失敗,沒有失敗就沒有羞恥感。

我們誇孩子聰明原本是想讓他們感覺良好,誰知卻成了綁架他們的枷鎖,不僅讓他們止步不前,甚至還把他們變成了騙子!

在研究中,當研究人員告訴學生他們還要去其他學校,讓學生們寫下他們在此次測驗中的感受和分數時,在那些被誇聰明的學生當中,有将近40%的人謊報了成績,而且都報高了!在固定型思維模式中,不完美是一件恥辱的事情,特别是當你被稱作“有天賦”的時候,所以他們選擇說謊。

這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将普通的孩子變成了騙子,隻是因為我們告訴他們,他們非常聰明!

要知道,聰明在我們的印象中是與生俱來的,是一個定量的東西,不會變少也不會變多。當我們誇孩子聰明的時候,相當于把他們架在了一個位置上,使得他們動彈不得。而努力卻是後天的,你可以少一點努力,你也可以多一點努力,這取決于你自己,這是你能掌控的東西,所以我們誇孩子努力的時候,實際上是把主動權交到了他們手上,也就是告訴他們,“你們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


...


2,你的孩子是真的想做還是隻是在尋求表揚?

現在請你想象一下你的孩子在刷碗或是在收拾玩具,你覺得你的孩子做這件事的時候,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動自發的,是因為他想做才去做這件事情?或者他又在多大程度上僅僅是因為想得到你的表揚或獎勵才去做這件事情?

然後你再設想下你自己,你在公司裡撿了垃圾,但周圍根本沒有人注意到這一點,或者即使注意到了,也沒有人說一句感謝或表揚的話,如果是這樣,你以後還會繼續撿垃圾嗎?

你可能很想回答會,但你心裡清楚你以後不會再去撿垃圾了。這就是受了賞罰教育的影響,即做了恰當的事會受到表揚,做了不恰當的事會受到懲罰。這樣乍看起來似乎合情合理,對了表揚,錯了懲罰,沒毛病啊。但這種賞罰教育的缺陷就在于它會造成一種錯誤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如果沒有表揚,我就不做“好事”,或者是如果沒有懲罰我也會做“壞事”。是先有了希望獲得表揚這個目的才去撿垃圾,而如果沒有人表揚,就會下決心以後再也不去做這件事。這顯然是一種不健康的心态。

那人到底為什麼需要表揚呢?說白了,我們在追求表揚的時候,其實我們是在追求認可。認可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當我們無法肯定自己時,他人的認可不僅能讓我們體會到自我的價值,還能增強我們的自信,消除我們的自卑感。所以一個内心不強大的人總是在試圖獲取他人的認可,亦或是當他做了一件他自認為對的事情後,卻沒有得到别人的認可,他以後便不會再做這件事。

可當一個人過度尋求認可的時候,他就會失去自我。因為想要取得别人的認可就要滿足别人的期待,比方說你的孩子為了得到你的表揚或是認可,他可能會穿上你喜歡但他不喜歡的衣服,他為了迎合你,可能會壓抑自己的感受,最後不得不按照你的期待去生活,而自我卻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不見。

而阿德勒心理學否定尋求他人的認可。根本沒必要被别人認可,也不要去尋求認可。猶太教義中有句話,“倘若自己都不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還有誰會為你而活呢?”

所以我們不要因為孩子滿足了我們的期待,做了我們希望他做的事而表揚他,而是因為他做了自己喜歡做的事,并且做的不錯才表揚他。

要記住你不是為了滿足我的期待而活,我也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待而活,我們都是為了自己而活。


...


3,過度的表揚或獎勵會抹殺孩子的興趣

一位老人獨自住在某條街上,每天下午都有一群吵鬧的男孩來這兒玩耍。老人受夠了這種吵鬧,于是他把這群男孩叫到家門口,告訴他們他很喜歡聽他們那令人愉悅的聲音,并且許諾如果明天他們再來的話他将給每人10塊錢。第二天下午,男孩們又跑來了且玩的比以往更加放肆,老人給了他們錢并許諾下次來還有報酬。第三天,男孩們又來了,大肆慶祝,而老人又給了他們錢,但這次是5塊錢。第四天孩子們僅得到了3塊錢。老人解釋說他那幹癟的錢包已經快被掏光了。“求求你們,盡管這樣,你們明天還能以1塊錢的價格來玩嗎?”這些孩子失望的告訴他他們不會再來了,他們說這樣得不償失,因為在他房子前玩整整一個下午才隻有1塊錢。

男孩們最初在這條街上玩耍時是因為他們喜歡這樣做,僅僅是活動本身就已經讓他們獲得了很多快樂。可當老人向這些最初因為興趣而引發的行為提供獎賞時,這一強有力的外部獎賞引導男孩們将自己的行為歸因為激勵性因素,而使“我喜歡這樣做”這一态度受到了抑制,男孩們變得更少喜歡這種玩耍活動,這是一種過度合理化行為。

拿你自己來說,你的愛好是什麼呢?如果你的愛好是看書,看書這種行為本身就已經讓你充滿愉悅,可有一天有一個人告訴你,從現在開始你每看一本書他就會獎勵你一百塊錢,這種強大的利益驅動會讓你分不清自己到底是為了錢而看書,還是因為喜歡而看。并且當這種獎勵持續時,這種利益驅動勢必會将你原本的内在驅動化為烏有。因為在自我歸因方面,這種強烈的誘因會為個體行為提供情景解釋,從而減少個體對自己進行特質歸因的可能性。

事實是你最終會認為自己是為了錢而看書。所以當這種獎勵消失時,你也就沒有理由再看書了。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對一件事本身産生興趣,那麼你就不要再給他提供獎賞了,誘因越少,将産生越多的個人态度。


...


4,你是真的在表揚孩子還是為了操縱孩子?

你還記得你上次是怎麼誇獎你的孩子的嗎?你誇他吃飯不挑食時,你在想什麼?你隻是單純的想要誇一誇他,還是有其他目的?比如說希望他聽了你的表揚以後吃飯都能不挑食?這樣你就能輕松一點,不用再為孩子的吃飯問題煩惱。當他幫你幹家務活時,你又表揚了他,你是否也有其他目的呢?比如希望他以後可以經常幫你幹點活,這樣可以鍛煉他的生活能力。晚上他作業寫得快你再次表揚了他,這次你的目的又會是什麼呢?

可能你會說你的目的都很合理正當,都是為了孩子好。可是你有想過嗎?不管你的孩子是因為不想被批評而做還是為了獲得表揚而做,這兩者是沒有區别的,表揚和批評不過是“用糖還是用鞭子”的區别,其目的都是為了操縱别人。

而且表揚這種行為無意中形成了一種“上下級”關系,表揚者把被表揚者看的比自己低。

比如你的老闆可能會誇你做事認真,效率高。但你不可能反過來誇你的老闆做事認真,效率高,因為你心裡很清楚你的老闆用不着你來誇。

那當你老闆誇你的時候,他在想什麼呢?他隻是單純的想誇一誇你嗎?當然不是了,他誇你是希望你以後能一直保持做事認真,效率高。說白了,這不過是操縱同學穿了表揚同學的外衣而已。

所以不管是希望獲得别人的表揚,或是反過來想要去表揚别人,這都是因為把一切關系都看成了“縱向關系”,也就是上下級關系,這種關系裡強勢方通過賞罰來控制弱勢方,而弱勢方則通過迎合和依附強勢方來獲取一些東西,這顯然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

所以,如果你不想讓你的孩子在你們的關系中感到自己是弱勢方,你就不要試圖用表揚去操縱你的孩子,而且如果你技藝不精,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已經察覺到你其實是想操縱他,這樣一來他除了反抗就隻有逃避你們的關系了。


...


5,說了這麼多,那到底怎麼誇才是對的呢?

其實很簡單,就是真誠的贊美孩子本身,既不想去操縱他,也不要他迎合你的期待。僅僅是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不把表揚當成一種控制或改造孩子的工具,我們隻需贊美孩子身上已有的東西。充分的讓他知道,他本來就很好。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他唯一需要的就是良好的自我判斷能力,把評價自己的權利牢牢握在自己手裡。

不對外開放。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