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寺
“向晚意不适,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樂遊原》 唐. 李商隐。樂遊原是因河流侵蝕而殘留在渭河三級階地上的梁狀高地,緊鄰今西安東南二環,是唐京都長安城的最高點,地勢高平軒敞,登原遠眺,京城内外,俯視如掌。 1973年考古工作者在此發現了唐青龍寺遺址。 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寺廟中出生長大的隋文帝楊堅深受佛教影響,登上皇帝寶座後在此修建了靈感寺。唐龍朔二年(公元662年)唐高宗李治的妹妹城陽公主患病,召高僧設壇誦經很快痊愈,于是改靈感寺為觀音寺。唐睿宗景雲二年(公元711年)又改稱青龍寺。《大唐神都青龍寺故三朝國師灌頂阿阇黎惠果和尚之碑》記載: 惠果(公元746年—805年 今陝西西安人)年少出家。有一次随師父拜見駐錫長安大興善寺的佛教唐密祖師不空三藏,三藏一見他驚歎不已,私下對他說“我之法教,汝其興之也”,親自指導惠果學習佛典。惠果“天縱精粹,地冶神靈...年登救蟻,靈驗處多”。唐代宗李豫聽聞之後“有敕迎入,命之曰: 朕有疑滞,請為決之”。少年惠果“依法呼召,解紛如流”。唐代宗歎曰“龍子雖小,能解下雨。入瓶小師,于今見矣”。此後唐代宗經常用好馬接送惠果入宮“四事不缺”。到了年齡受具足戒後,惠果不分朝夕孜孜研學“五部觀鏡,照耀靈台。彌天辯鋒,不能交刃。炙輠智象,誰敢極底?”。唐代宗、唐德宗、唐順宗三朝都尊惠果為國師。惠果也成為不空三藏之後的青龍寺東塔院灌頂國師,在青龍寺弘傳唐密四十餘年,四方從學之衆常多達數千人。惠果一生緻力于傳揚金剛、胎藏二部大法,并融會二者建立“金胎不二”思想,真正體現了“兩部一具,金胎不二”的唐密特色。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十二月十五日于青龍寺圓寂。青龍寺則曆經皇權更替,戰火摧殘逐漸廢毀,自宋以後湮滅于樂遊原上。 日本僧人空海于唐德宗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來到唐京都長安,次年即入青龍寺“師事惠果”。雖隻有短暫數月卻對其影響極深,《大唐神都青龍寺故三朝國師灌頂阿阇黎惠果和尚之碑》的碑文就是空海受命為師父所撰寫。空海回到日本後創立真言宗,尊惠果為第七祖,西安青龍寺為祖庭。日本著名的“入唐八家”其中六家(空海、圓行、圓仁、惠遠、圓珍、宗睿)先後在青龍寺受法。
空海俗名佐伯真魚,公元774年出生于古時的贊岐國(今日本香川縣),家學淵博。18歲時進入教授儒學的大學寮,但很快便不讀了。之後,他遍行山川野地,一邊苦行一邊參學于奈良各大寺院學習佛法。空海在24歲時著《三教指歸》,綜述儒、釋、道三教,而後出家。當時,日本社會主要推崇儒學,空海卻對三教均有研究。他在書中指出,儒教、道教和佛教均為聖人的教義,但佛教更為“廣大深遠”,所以他離開大學寮去研究佛教。空海在奈良久米寺得遇密教根本經典之一的《大日經》,從而對密教産生了濃厚興趣。當時,這部經書已在日本流傳了一段時間,空海能夠理解《大日經》的前一部分,但随着閱讀的深入,看不懂的内容越來越多。這本經書由漢字寫成,所以空海便有了去“漢字的源頭”中國學習《大日經》的想法。公元804年,空海随遣唐使入唐。漂泊途中遭遇海上風暴,曆盡艱辛,九死一生,終于在福建赤岸鎮登陸。後又進行了艱難地陸地跋涉,最終抵達唐朝都城長安。空海在長安遇密宗高僧惠果阿阇梨,受密教灌頂傳法,繼承密教傳承法脈。空海于公元806年返回日本,并帶回大量佛教經典,同時也将詩詞、書法等中國文化帶回日本,對日本産生了深遠的影響。空海學法回國後開創了真言宗根本道場高野山。空海的弘法活動顧及民衆,遍布全國,深受朝野歡迎。空海處于平安時代,在此之前的奈良時代,佛教勢力強大,僧侶作為“國家公務員”,依靠國家支付的報酬開展佛教活動。但這種強勢影響到了天皇的統治,于是桓武天皇遷都京都,開啟了平安時代。在奈良時代,佛教以《華嚴經》《法華經》等佛經為基礎,空海閱讀這些佛經并将其歸納總結為“曼荼羅”思想,将當時日本的佛教思想彙聚在一起,創造了一種頗具包容性的思想,對日本佛教的發展起着重大作用。空海編纂的《篆隸萬象名義》是日本第一部漢文字典,對唐朝文化在日本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空海的研究内容十分廣泛,他閱讀了以漢字書寫的中國曆史、文化、宗教典籍,當時沒有其他日本人可以像空海那樣掌握中國的經典。中國的經典構成了空海的人文素養和性格,他以漢文典籍為素材,構建自己的思想。空海33歲返回日本時,向日本朝廷提交了一份書籍名單,記錄了他在中國收集的全部書籍。空海帶回來的這些書籍除佛經外,還包括史書、醫學書等,都是當時日本沒有的漢文書。嵯峨天皇對中國文化有很深的研究,并對漢詩等唐文化心懷憧憬。空海從大唐帶回了德宗皇帝真迹、歐陽詢真迹、《不空三藏碑》等書法真迹,還有《古今文字贊》《古今篆隸文體》等古典書論。空海将這些獻給了嵯峨天皇。空海在書法創作方面,顯示出卓越的才能,至今日本依然存有其《風信帖》《聾瞽指歸》等真迹。《風信帖》得名于卷首的“風信雲書”四字,由空海寫給另一位遣唐留學生最澄禅師的三封書信組成。第一封和第二封行書,帶有滿滿的王羲之的遺韻,行筆相當精熟。在王羲之的基礎上,空海加入了顔真卿的古雅厚重,以及孫過庭的飄動飛揚,形成整體雄健莊重又不失率意恣意的藝術風格。第三通書信是以草書的形式呈現的,他将孫過庭《書譜》中的潇灑爽利,和王羲之典型的秀潤妍美融合在一起,讓作品整體呈現出飄逸,清新的韻緻。它被當作日本書壇“聖經”,一直被保護得非常完好,現被收藏在日本東都寺。中國有很多論述書法理論的經典著作,例如庾元威的《論書》、王愔的《文字志目》、韋續的《墨薮》等,當時的日本人,包括書法家在内,是沒有機會讀這些中國古典書論的。空海熟讀這些經典,理解其中奧秘,并形成了自己的書法理論。空海的書法在日本享有極高聲譽,與嵯峨天皇、橘逸勢被譽為日本“三筆”。有一種說法,說烏冬面和豆腐是空海從中國帶回來的食物,并對唐代茶文化傳入日本作出了重大貢獻。
1980年信奉真言宗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來到西安青龍寺遺址參觀 。1982年西安同日本香川、德島、高知、愛嫒四縣協議在青龍寺遺址上共同修建的空海紀念碑落成。1984年根據考古研究資料在遺址上進行了青龍寺複建工程,是西安第一座複原建築。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書寫的《大唐神都青龍寺故三朝國師灌頂阿阇黎惠果和尚之碑》勒石立于重建的青龍寺東塔院内。1986年日本友人及佛教協會贈送的品種衆多的千餘株櫻花樹被植入寺院中。1997年11月11日(佛誕曰)青龍寺移交佛教協會管理恢複宗教活動。2012年樂遊原遺址公園一期建成,成為西安集唐代遺址、佛教寺院、櫻花觀賞等為一體的開放式曆史文化景區。
- 上一篇 【摘寫記:2024~日曆(66)】
- 下一篇 今日學習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