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爸爸和女兒之間的家書,我想到了什麼?

這兩天開始閱讀金惟純先生的《人生總會有答案》。這本書是金惟純先生與他的兩個女兒的六十封家書。

他們父女以文字的方式,進行了坦誠而深入的溝通,跨越了兩代人巨大的成長鴻溝,治愈了無數肉眼可見的創傷、以及潛意識中深藏的隐痛,彌補了許許多多曾以為無法彌補的遺憾。

從大女兒質靈的信裡,我看到了兩歲多開始支離破碎的家庭,給她造成了難以言說的傷痛,讓她形成了這些可怕的信念:

1.父母是彼此的敵人。

2.她是個麻煩,她是不值得存在的生命。

3.她的出生就是個錯誤。

4.她不值得祝福,她不值得擁有喜悅和榮耀的生活……

幸運的是,金惟純先生是智慧的。他自己大量學習了很多心理學課程後,邀請女兒去體驗,并予以反饋。

而女兒質靈,在一次次的體驗和參與中,學習了各種愛自己的方法,理解了家庭序位,療愈了自己的創傷,在一點一點的實踐中,漸漸發生了戲劇性的翻轉。

通過跟爸爸的溝通,了解了父母相愛的故事,質靈知道了,原來她是因愛而生的。

自從有了男朋友,質靈就開始了一段痛苦的旅程。後來,爸爸跟她溝通過婚姻和生育的事。

爸爸在第二封信裡說,結不結婚并非必須,但“為人父母”這一站,卻是人生旅途中的“必玩景點”。

沒想到,爸爸的這句話,引發了女兒質靈的思考,也改變了她的信念。

後來,她走入了婚姻,生了孩子,還是自己的丈夫接生的。她和丈夫兩人,自己全身心地照顧孩子。

她在信裡說:我不僅沒錯過生而為母的機會,而且盡可能投入去遊曆整個“為母”風景中的任何小巷小弄。

盡管原生家庭破碎不堪,但是深度學習成長後的質靈,卻可以給自己的孩子打造一個幸福的原生家庭。

當然,這首先緣于質靈的爸爸,金惟純先生,他是非常樂于學習和踐行的智慧之人。因為他,女兒質靈才走上了學習成長之路。

回到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都長大了,我沒必要學習了。可是,親子間的溝通,還是需要進行;情感的鍊接,依然是生命的養料。

而且,孩子也會走入婚姻,會為人父母,說不定你還得繼續帶孫輩呢。

如果沒有學習,沒有成長,我們很大概率會用原有的模式撫養孩子的下一輩;當然,也有隔代親,會用相反的模式撫養孩子的下一輩。

可是,我們都不知道孩子的成長規律,我們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溝通,我們不知道如何進行賦能和啟發,我們分不清楚哪些時候該給予有條件的愛,哪些時候該給予無條件的愛,我們不知道如何給孩子定規矩,我們又能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呢?

生而為人,我們有許多的盲區,隻是,我們不自知;或者,我們知道自己有這些盲區,可我們偏偏要當睜眼瞎。

倘若如此,孩子選擇了你做TA的爸爸或媽媽,做TA的祖輩,那,就是孩子的命運了。

那就祝福孩子,成年後自己覺醒吧!

歡心,愛寫作,愛生活的親子關系導師,超200萬字育兒日記達人。靠近我,溫暖你;鍊接我,照亮你。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