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弛感(3)

隻有停止胡思亂想,敵人才會自動退去。當你專注于眼前,把精力投入到做事上面,所有的不安,便能消解一大半。

從今天開始,保持内心清明,不多想、不空想、不亂想。勇敢一點,灑脫一點,就沒有什麼過不去的難關。

适度休息前兩天,刷到一個詞叫“休息羞恥症”。有的人在休息的時候,無法徹底放松,甚至會因為覺得自己沒幹正事而感到内疚、焦慮,萌生出一種羞恥感。

這其實就反映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在很多人眼裡,努力拼搏是唯一正确的追求,而休閑和玩樂意味着停滞不前。

所以,他們把自己當作機器一樣使用,不允許自己停下來歇歇。瑞士作家希爾泰說:“過多或過少的休息,都令人無法松氣。”休息不是奢侈,而是滋養身心的必需品。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看起來毫無價值,比如蒙頭大睡、走神發呆,或者四處閑逛等等。但去做這些事情的過程,本身就是為自己充電。

我們可以心無挂礙,感受無所事事的快樂,釋放内心的壓力和負面情緒。

人活一世,不要把自己繃得太緊。休息的時候,就去盡情享受。當你可以放空大腦,什麼也不想,便能在無拘無束中獲得一種久違的惬意和甯靜。

積極暗示《名人趣事》一書中,講過作家葉聖陶的一個故事。葉先生患有慢性失眠症,隻有服用過安眠藥後,才能睡得安穩。一旦不吃藥,他就會徹夜難眠。

但其實,他夫人為其提供的,一直都隻是維生素片而已。他真正需要的不是藥物,而是一種積極有益的暗示。

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自證預言”:即我們相信什麼,未來就會發生什麼。因為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想法和心态,就會有什麼樣的行為和結果。

比如,同樣是面對一次失敗,思想消極的人會質疑自己的能力,變得更加自卑;樂觀的人,則會把這視為自我進步的一次機會,不會讓它堵在心裡。

所以很多時候,真正困擾我們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這件事的認知。

痛苦無助時,不妨換種心念。凡事都往好處想,不斷給自己加油打氣,事情自然會朝着理想的方向穩步邁進。

放慢節奏觀察一下周圍,你就會看到,很多人都把生活調到了“倍速模式”:嫌做飯麻煩,就靠外賣、速食解決一日三餐;覺得讀書太費勁,就去看那種5分鐘解讀一部作品的短視頻……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