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實為本,打破無效溝通陋習

最近一段時間,随着雜七雜八的事情增多,客戶來訪的接待,小訂單任務繁多,大訂單又需要增加和改裝設備,商務、技術、采購、生産各個環節難以統一,前期無效溝通太多,任務順序的變化太快太多,讓人心煩意亂,難以靜下心來。基本上,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突發事情,又不得不應對,将安排好的計劃給打亂了很多,我又有些心情煩亂的感覺了。

雖然我也知道,做工作事情要分出輕重緩急,按照合理的時間節點去做事情,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實際操作起來卻困難重重。追起這個訂單的時候,那個訂單又不能耽誤。就好像一個雜耍藝人,手裡同時抛着好幾個球,稍有不慎,就會有一個球掉落。甚至于因為一個球掉落之後,藝人心裡緊張而顧此失彼,導緻幾個球都掉了下去。這種緊張的狀态,讓人們時刻處于焦慮之中。

很多人眼睛裡,口頭上,都在羨慕國外企業那種有條不紊的安排,有計劃地做事,輕易不會變更計劃的做事風格。然而,我們卻不得不面對現實的無奈。在行情不好的時候,我們就像在大海中遇到翻船時的人,每一塊散落在海面上的木闆都可能是續命的助力。西瓜和芝麻都要一塊撿起來的做法,也是一種生存之道。這種看似盲目的選擇,實則也蘊含着中小企業生存的無奈之舉。

今天中午,我與公司的一位人力總監閑聊了半個多小時,我将最近遇到的困難與他說了一下。他也知道現在生産部和采購部以及辦公室都缺人,隻是說正在想辦法解決,一起努力克服。其實我知道,說了也是白說,要是論開導人,我比他講的還要明白,還要能直插心底。隻不過是實際困難,實際問題還是要反映一下的。

當然,我是不會發牢騷和抱怨的。我明白,現在很多企業之所以能夠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生存下來,正是因為具有極強的靈活性和适應性。需要能夠快速響應市場變化,抓住每一個可能的機會,才有可能一步步壯大起來。雖然這種模式帶來了很多方面的挑戰,不單純是人員和設備方面,還包括了很多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思想态度方面。但也正是這種挑戰,才能考驗到企業的應變能力和團隊的協作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是可以學一些國外企業的管理經驗。雖然我們不能完全照搬它們的模式,但我們可以借鑒它們的計劃性和系統性,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探索出一條适合自己的發展道路。我個人覺得,首先,需要建立起更加高效的溝通機制,減少無效溝通,尤其是浪費時間的,廢話連篇的無效會議,一定要少開。要确保信息的快速傳遞和準确理解。其次,對任務進行分類和排序,一定要明确優先級任務,才能合理分配資源。

務實!務實!!務實!!!才能出高效,才能實現很多的不可能。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