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銀手镯

媽媽的銀手镯太舊了,其中一個接口處已經有裂痕,在我的再三勸說下,媽媽終于同意讓我給她換一雙新的銀手镯。我拿到媽媽舊的銀手镯的時候,剛好下了兩天雨,我沒有及時給媽媽換回新的手镯。

天晴了,我給媽媽送回給她換的新的銀手镯,這次買的銀手镯比上次的更加厚實,而且花樣也很好看。媽媽看到後很心疼的說:“一定花了你不少錢呢,娃他爸會不會有意見?”我說:“娃他爸和我一起去的,他讓我給你買這個,這雙分量足,花型好看。”雖然媽媽非常心疼,但能看得出來媽媽非常高興,我馬上給她帶上。

媽媽一生非常節儉,而且沒有任何的首飾,以前我想給她買首飾時,她總是說不要。我了解媽媽的性格,我也不勉強她,媽媽是從舊社會走過來的,她以前經常給我們描述她在十幾歲時春天就沒有吃的,于是和大人一起到山上去采摘神仙葉,回來後就将神仙葉做各種各樣的吃法,有時還将剝完玉米的玉米棒子放在春天煮着吃,用她的話說:那時候人們真是餓得慌啊!

在青年時期,媽媽經曆了文化大革命,那時候,媽媽正值婚嫁的年齡,但是舅家是富農成分,在那個講究門當戶對的年代,她也隻能找一個相當的門戶,我們的家裡是地主,所以兩家門當戶對。

我就很好奇地問媽媽:“既然你小時候舅家那麼窮,後來怎麼就成了富農?”媽媽說:“你舅爺年輕時從河南逃荒來的,到了這兒一窮二白,就下苦力給别人幹活,然後就買些工具給别人幹活,慢慢就有了一些積攢,就置了一些地,剛好遇上文化大革命,就評為富農。”媽媽經常教導我們要勤儉持家,不能過度消費,她有時給我們講舅爺年輕時出遠門打工賺錢的艱辛,教育我們美好的日子都是奮鬥出來的。

媽媽說,我的爺爺在我爸爸八歲時就去世了,我的家族在村子也算是大家族,就分給奶奶和爸爸一些土地,孤兒寡母,但因為有土地就評為地主。文革期間,奶奶有一對結婚時陪嫁的銀手镯,紅衛兵搜查家裡,奶奶将銀手镯藏在口袋藏了好幾天,最後賣了四元錢。媽媽慨歎:作為地主家裡,我們是沒有任何金銀财寶的。媽媽說這些話時,眼裡和臉上寫着遺憾。

經曆了社會的大風大浪,媽媽對生活的要求極低,她的幸福生活标準就是:隻要吃的不愁,冬天有衣服穿不冷。她不願意要任何多餘的東西甚至貴一些的衣服都堅決不要。

記得在我剛工作時,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醒了神州大地的大江南北,人們的物質生活不斷豐富,人們愛美之心也在複蘇。媽媽的一位好朋友經常胳膊疼,然後在村子裡花十元錢買了一雙銅手镯帶上,不到一年的時間這位朋友的胳膊疼毛病就痊愈了,媽媽從此就向往擁有一雙手镯。當我給她買了一雙銀手镯時,她嘴上說太貴但心裡非常高興。記得有一次她給我說:“現在也沒有地主富農成分了,我們也和别人一樣了。”我才知道其實媽媽的心裡一直很自卑,她用自己的勤勞和節儉維持着這個家,孝敬奶奶,養育我們,小心的做事做人。

如今,改革開放早已深入人心,物質豐富,人們的審美也在不斷的提高,但是媽媽的勤勞節儉一直未變。

媽媽的那雙銀手镯已經有二十多年了,雖然我再三要求給她換新的,但她都不同意,這次終于因為銀手镯不能帶了才換。

看到媽媽帶上銀手镯欣喜的樣子,我希望媽媽能走出舊時代的陰影,在新時代幸福地安享晚年。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