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中的笑聲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這話我是什麼時候知道的,忘了;是聽說的?還是在書中讀到的?不記得了。反正很早就知道了。我現在的閱讀習慣是不是當初為了尋找黃金屋的富貴和顔如玉的姑娘而養成的,好像關系并不大。

過去,愛看大部頭的經典名著,盡管多數看不大懂。尤其是外國名著,諸如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法國作家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小仲馬的《茶花女》,等等,人名繞口、難記,語言風格與中文有所不同,還是樂此不疲地看。現在知道了,讀經典是深沉的人做的深沉的事。年輕的我,有着睜大雙眼透視世界的極端的渴望,于是想方設法搜尋一些經典名著來看,盡管理解很淺顯。而現在年齡長了,相較年輕時深沉一些了,卻對小雜文、小故事、轶事、笑話之類的感興趣了。

比如,昨天讀到兩篇短文:

在接待室等待新牙醫的第一次預約,我注意到他的證書挂在牆上,上面寫着他的名字。

仔細想想,36年前我上高中時,班上有個高大英俊的男孩跟他同名。

見到他,我很快打消了這種念頭。

這個頭發花白、秃頂、臉上皺紋很深的男人太老了,不可能是我的同學。

他檢查了我的牙齒,我問他是否上過當地的高中。

“是的。”他回答。

“你什麼時候畢業的?”我問道。

他回答:“1971年。怎麼了?”

“你在我班上!”我喊道。

他仔細地看着我,然後問道:“你教什麼課?”

讀後,會心一笑。這樣的感覺我在這幾年中是常有的,每每看到久未謀面的同事、同學、戰友,便有一種老的不敢相認的感覺,自然也會想到,料人家看我應如是。無論内心多麼抵觸地不承認自己老,每每這個時候也不得不承認。

這篇看似是笑話、實則不是笑話的短文,把我們這個年齡段的狀态寫得十分精準。

一老頭說:“當日華山論劍,先是他用黯然銷魂掌,破了我的七十二路空明拳,然後我改打降龍十八掌,卻不知他伸開右手食指、中指,竟是六脈神劍中的商陽劍和中沖劍并用,又勝我一籌。可見天下武功彼此克制,武學之道玄之又玄!”

少年聽得心馳神往,正要請教,旁邊的老太太罵道:“你個糟老頭子,玩個石頭剪刀布都說得這般威風!”

讀後,捧腹大笑。繼而,我想到金庸的武俠小說,一度風靡全球,盛久不衰,受到了許許多多青少年讀者的喜愛。也是小孩子過家家把戲的演義吧?不禁,又微微笑出了聲。

不說讀書可以明智的大話,單是在閱讀中能享受到會意微笑的怡悅、開懷大笑的快樂就是十分幸福的事。書中有沒有“黃金屋”、“顔如玉”,且不去管它,先在一路笑聲中愉快地閱讀吧!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