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代理主管“松哥”人很好,很熱心地幫助别人,遇事都會盡力解決;但是他在與人交流上有一個很明顯的缺點:事情說不清楚。

很多時候,他讓我去查一個問題,都是這樣說“你去查個問題,看一下是不是某某地方是不是錯了”。

我聽了一頭霧水,我不知道問題是啥、我也不知道要看的地方是什麼。在我看來,描述問題最基本的步驟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遇到的了一個 xx 現象、預期應該是什麼什麼樣、可能是什麼造成的、重點關注一下某某地方。而不是問題都不描述清楚,一上來就告訴我“去查吧”,我查啥啊。

剛開始,我還很不适應這種交流方式,每次都很煩躁。後來我反思了一下,我應該對“松哥”建立一個預期模型,他的特點是“要多問他描述的問題”。所以現在他向我描述問題,我都會先問幾遍,然後再來理解他的話。

有了這個預期後,漸漸得我也就不再煩躁了,就像《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裡說的,我們的情緒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沒有人可以影響到我們的心情。我選擇用某種方式,讓自己的情緒不被影響到。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