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脈》讀書筆記(中)
(一)
昨天仍是假期中,假期的慣例就是不出門,尚在職場時如此,離開職場更是如此。
看來我終究不是“社牛”一族,融不進汪洋人海中去。
居家的生活總是安靜的,周邊并沒有因為假期而熱鬧幾分。路上有車聲,急刷刷的想是奔着景區而去,卻少見人迹,又想是會有人像我一樣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假期不假期。
不出門自然就有了時間讀書,開卷的《中國文脈》進度有限,從三月到四月,才讀到第二單元中的長文《猜測黃帝》。
此書于我并不像讀小說那樣可以一目十行,而是用一種學習的方式,邊讀邊唔,邊記邊寫。若非如此,囫囵吞棗般讀來于我也無益。
黃帝有作者去猜測,我隻是分享就好,于是在作者的猜測中,我路過黃帝、炎帝的部落,再與堯、舜、禹時代相遇,然後停留在第一個君位世襲的王朝——夏。
曾經為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終是安排子孫把财富和權力永遠集中在自家門内,于是大禹的兒子建立了“夏”,自此“茫茫禹迹,畫為九州”。
至于君位世襲制被一些現代學人诟病,隻看一下人類所有重大的古文明都會必然地進入帝國時代就該釋然,“總而言之,這是在文明程度還不高的時代,為了防止無休無止的權力争奪而作出的無奈選擇”。
不管怎麼說,在當時,夏朝的建立,是華夏文明的一個新開端。
小文寫到此,已是午後兩點,起身準備去樓下散步。假期不出門,并非“大門不出 ,二門不邁”,隻是不出遠門。
散步總是要有的,你是人間四月天,如此美好的季節,怎可辜負?!
(二)
雖生于孔孟之鄉,接受啟蒙教育時,卻正值大批孔孟之道之時,孔子自此就一直離我很遠。
錯過幾十年後,終還是在四月的某個午後與之相遇,相遇在餘秋雨先生的《中國文脈》中的小文“老子和孔子”。
一見面便喜歡上這個高個兒的老頭,老頭到處遊說而被拒、到處求官而不成,在世人看來的狼狽不堪,卻讓我啞然失笑:某天在鄭國的某地,老頭與學生走散了,獨自站在城門外。有人告知正在尋找孔子的學生:“有一個高個兒老頭氣喘籲籲得像一條喪家犬,站在東門外。”學生找到孔子後告知他,老頭高興地說:“我像一條喪家犬?真像!真像!”
孔子的這種高興,讓人着迷;這種“狼狽不堪”,讓人覺得可愛。
原來孔子對後人的吸引力,“是一種迷人的“生命情調”——至善、寬厚、優雅、快樂,而且健康。
初識孔子,原來是一可愛老頭。
- 上一篇 經典語錄||配音社經典語錄之AO篇
- 下一篇 因為熱愛,所以堅持
添加新評論